查古籍
〔思郁〕歸脾湯見(jiàn)二卷勞瘵。
〔虛損〕益氣養(yǎng)榮湯參 苓 陳 貝 地 芍 歸 芎 香附(各一錢) 甘草 桔梗(各五分)
生白術(shù)(二錢) 姜 水煎。
〔蒸乳〕逍遙散見(jiàn)一卷火。
〔清利〕連翹金貝煎金銀花 土貝母 蒲公英 夏枯草(各三錢) 紅藤(七錢) 連翹(五錢)
花粉(三錢) 酒煎。
〔補(bǔ)脾〕異功散見(jiàn)一卷中風(fēng)。
〔補(bǔ)中〕七福飲見(jiàn)三卷郁。
〔外吹〕栝蔞散栝蔞 乳香 酒煎。
〔內(nèi)吹〕橘葉散柴 芩 青 陳 芎 梔 翹 石膏(各一錢) 橘葉(二十張)
〔通乳〕通草豬蹄湯通草(一兩) 同豬蹄煮汁服。
〔通利〕通草散柴 桔 瞿麥 花粉(各一錢) 通草(七分) 青皮 芍 翹 芷 草 木通(各五分)
水煎。
〔通乳〕涌泉散王不留行 白丁香 漏蘆 花粉 僵蠶 甲片 為末。每服四錢,用豬懸蹄煮汁調(diào)下。
此方與薛按涌泉散不同。
〔疏降〕神效栝蔞散栝蔞(一個(gè),研) 生甘草 當(dāng)歸(各五錢) 乳香 沒(méi)藥(各一錢) 酒煎服,良久再服。治一切癰疽,消腫潰膿。
〔通補(bǔ)〕玉露散參 苓 芎 芷 歸 芍 桔(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
〔補(bǔ)虛〕八珍湯見(jiàn)一卷中風(fēng)。
〔溫養(yǎng)〕千金鐘乳湯石鐘乳(四錢) 甘草(二錢) 漏蘆(二錢) 通草 栝蔞根(各半兩) 水煎。
一方有桂心。
〔涼血〕四物湯見(jiàn)一卷中風(fēng)。
〔肝胃〕牛蒡子湯陳皮 牛蒡 山梔 金銀花 甘草 栝蔞 黃芩 花粉 連翹 角刺 柴胡 青皮水煎,和酒服。
〔結(jié)核〕連翹飲子連翹 川芎 栝蔞 角刺 橘葉 青皮 甘草節(jié) 桃仁(各一錢) 水煎。
〔和肝〕清肝解郁湯四物合二陳,再加 青 貝 蘇 桔 梔 遠(yuǎn)志 木通 香附 姜 煎。
〔膿清〕托里消毒散參 苓 術(shù) 芎 歸 芍(各一錢) 銀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五分) 煎。
〔腫痛〕木香餅子木香(五錢) 生地(一兩) 杵膏和勻作餅,另患處大小貼之,以熨斗熨之。
〔補(bǔ)托〕托里散參 (各一錢) 生術(shù) 熟地 歸 芍 苓 陳(各八分) 水煎。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shuō)方論,此較簡(jiǎn)明易學(xu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思郁〕歸脾湯見(jiàn)二卷勞瘵。
〔虛損〕益氣養(yǎng)榮湯參 苓 陳 貝 地 芍 歸 芎 香附(各一錢) 甘草 桔梗(各五分)
生白術(shù)(二錢) 姜 水煎。
〔蒸乳〕逍遙散見(jiàn)一卷火。
〔清利〕連翹金貝煎金銀花 土貝母 蒲公英 夏枯草(各三錢) 紅藤(七錢) 連翹(五錢)
花粉(三錢) 酒煎。
〔補(bǔ)脾〕異功散見(jiàn)一卷中風(fēng)。
〔補(bǔ)中〕七福飲見(jiàn)三卷郁。
〔外吹〕栝蔞散栝蔞 乳香 酒煎。
〔內(nèi)吹〕橘葉散柴 芩 青 陳 芎 梔 翹 石膏(各一錢) 橘葉(二十張)
〔通乳〕通草豬蹄湯通草(一兩) 同豬蹄煮汁服。
〔通利〕通草散柴 桔 瞿麥 花粉(各一錢) 通草(七分) 青皮 芍 翹 芷 草 木通(各五分)
水煎。
〔通乳〕涌泉散王不留行 白丁香 漏蘆 花粉 僵蠶 甲片 為末。每服四錢,用豬懸蹄煮汁調(diào)下。
此方與薛按涌泉散不同。
〔疏降〕神效栝蔞散栝蔞(一個(gè),研) 生甘草 當(dāng)歸(各五錢) 乳香 沒(méi)藥(各一錢) 酒煎服,良久再服。治一切癰疽,消腫潰膿。
〔通補(bǔ)〕玉露散參 苓 芎 芷 歸 芍 桔(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
〔補(bǔ)虛〕八珍湯見(jiàn)一卷中風(fēng)。
〔溫養(yǎng)〕千金鐘乳湯石鐘乳(四錢) 甘草(二錢) 漏蘆(二錢) 通草 栝蔞根(各半兩) 水煎。
一方有桂心。
〔涼血〕四物湯見(jiàn)一卷中風(fēng)。
〔肝胃〕牛蒡子湯陳皮 牛蒡 山梔 金銀花 甘草 栝蔞 黃芩 花粉 連翹 角刺 柴胡 青皮水煎,和酒服。
〔結(jié)核〕連翹飲子連翹 川芎 栝蔞 角刺 橘葉 青皮 甘草節(jié) 桃仁(各一錢) 水煎。
〔和肝〕清肝解郁湯四物合二陳,再加 青 貝 蘇 桔 梔 遠(yuǎn)志 木通 香附 姜 煎。
〔膿清〕托里消毒散參 苓 術(shù) 芎 歸 芍(各一錢) 銀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五分) 煎。
〔腫痛〕木香餅子木香(五錢) 生地(一兩) 杵膏和勻作餅,另患處大小貼之,以熨斗熨之。
〔補(bǔ)托〕托里散參 (各一錢) 生術(shù) 熟地 歸 芍 苓 陳(各八分) 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