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川芎(圖缺)
辛甘微苦.力能解郁調(diào)經(jīng).潤澤且香.功可和營理氣.愈頭風之偏正.性喜上升.補肝燥之虛衰.善通奇脈.溫宣之性.能疏血分風寒.走竄無方.防劫陰中元氣.(川芎.本名芎 .因出川地.故名川芎.至于臺芎撫芎.皆因其地而名辛苦甘溫.芳香潤澤.血中氣藥也.然走散上升之性.惟血分有郁滯者最宜.至若陰虛血少.宜靜不宜動者.不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