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溺血論治

    作者: 林佩琴

    溺血與血淋異,痛為血淋,出精竅;不痛為溺血,出溺竅。痛屬火盛,不痛屬虛。然經(jīng)云∶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膀胱者胞之室。惟房欲損腎,熱注膀胱,腎與膀胱相表里。故血隨溺出,亦火所迫也。其脈洪數(shù),法當滋化源。六味飲加生牛膝。如肺腎陰虛,口干腰酸,六味丸合生脈散。小腸火盛,血滲膀胱,導赤散。

    肝火脈洪,不能藏血,龍膽草湯加法。膽火溺血,頭痛眩暈,當歸飲。溺血日久,腎液虛涸,六味阿膠飲。

    陰虛火炎,一切溺血血淋,保陰煎。小溲自利,后瀝血點,痛如血淋,小薊飲子。小水不利,赤濁淋閉,大分清飲。通治溺血,益母草搗汁一升,服效?;被ǔ?、郁金煨各一兩,研。每用三錢,豆豉煎湯下效。治血淋,琥珀研細,以燈心、薄荷煎湯下二錢。脾虛不能攝血,久而滑脫,妙香散去桔梗、麝,加 龍骨、益智仁。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