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三消脈候

    作者: 林佩琴

    消渴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內(nèi)經(jīng)》)趺陽脈數(shù),胃中有熱,即消谷引飲,大便必堅,小便即數(shù)。(仲景)消渴脈當(dāng)緊實而數(shù),反沉澀而微者死。心脈滑為渴,滑者陽氣勝也。心脈微小為消癉,凡消癥脈數(shù)大者生,沉小者死。(《脈經(jīng)》)真陰耗竭,腎氣不升,肺臟枯燥,寸口數(shù)盛,為上消。竭力房室,服食剽悍,火土太強,恣情肥美,氣口動滑為中消。虛陽不守,封藏不固,右尺數(shù)大,為下消?!稄埵厢t(yī)通》消癉診論,宜參玩。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胡熒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