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蘞湯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八十三:白蘞湯處方

    漏蘆3兩,白蘞3兩,槐白皮3兩,蒺藜子2兩(微炒,去刺),五加皮3兩,甘草3兩(炙微赤)。

    制法

    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

    腳氣。腳上生風(fēng)毒瘡,腫疼痛。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1升,去滓,看冷暖,于避風(fēng)處洗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八十三《圣惠》卷六十一:白蘞湯處方

    白蘞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丹參1兩。

    制法

    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

    癰腫潰后。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至1升半,以帛浸拓腫上,頻頻換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圣濟總錄》卷六十八:白蘞湯處方

    白蘞3兩,阿膠2兩(炙令燥)。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酒、水共1盞,加生地黃汁2合,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無地黃汁,加生干地黃1分同煎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茯神半兩,酸棗仁半兩(酒浸,隔紙炒),當(dāng)歸半兩,遠(yuǎn)志半兩,柏子仁半兩,琥珀半兩,乳香2錢半,石菖蒲2錢半,朱砂2錢半。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氣血虛,夢中多驚。用法用量每次30丸,食后以白湯送下......
  • 《濟陽綱目》卷四十六:安志膏處方辰砂(研)7錢半,酸棗仁(炒)7錢半,人參7錢半,茯神(去木)7錢半,琥珀7錢半,滴乳香(研)1錢。制法上為末,和勻。功能主治婦人因去血過多,心神不安,言語不常,不得睡臥。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濃煎燈心、大棗......
  • 《普濟方》卷二二○:安息丸處方附子2個(重6錢,以火炮裂,去皮臍),胡蘆巴(洗淘凈)2兩,白茯苓(去皮)2兩,安息香(酒洗化下,滓酒浸作糊丸藥)2兩,桃仁(麩炒,去皮)2兩,蓯蓉(酒浸,切,焙)2兩,木香2兩。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安息活血丹處方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搗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銀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虎杖、當(dāng)歸、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臍......
  • 處方安息香半錢,花乳石(火煅紅)半錢,血竭半錢,乳香半錢,麝香減半。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蠟少許,入麻油些小同熔開,將藥捻作米粒大。功能主治漏瘡膿水不絕,骨中疼痛。用法用量看瘡口大小深淺入藥于瘡孔中,以滿為度;藥透內(nèi),從內(nèi)生肉,1-2日退出1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