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靈樞識》 九宮八風篇第七十七

    諸本無篇字。

    太一

    (止)

    四十六日

    張云。太一、北辰也。按西志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之常居也。

    (案此出史記天官書)蓋太者至尊之稱。一者萬數之始。為天元之主宰。故曰太一即北極也。北極居中不動。

    而斗運于外。斗有七星。附者一星。自一至四為魁。自五至七為杓。斗杓旋指十二辰。以建時節(jié)。而北極統(tǒng)之。

    故曰北辰。故云太一運璇璣以齊七政者。此之謂也。斗杓所指之辰。謂之月建。即氣令所王之方。如冬至節(jié)月建在正北。故云太一居葉蟄之宮。葉蟄、坎宮也。以周歲日數。分屬八宮。則每宮得四十六日。惟干巽天門、地戶兩宮。止四十五日。共紀三百六十六日。以盡一歲之數。后仿此??矊m四十六日。主冬至、小寒、大寒三節(jié)。倪昌世云??矊m名葉蟄者。冬令主蟄封藏。至一陽初動之時。蟄蟲始振。故名曰葉蟄。簡案、易干鑿度云。

    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鄭玄注云。太一者北辰神名。居其所曰大帝。行八卦日辰之間曰太一?;蛟惶煲怀鋈胨蜗?。紫宮之外。其星因以為名。天一之行。猶天子巡狩方岳。人君亦從而巡省。每卒則復太一行八卦之宮。每四季乃入于中央。知是太一行九宮。其說出于緯書也。后漢黃香作九宮賦。

    明日居天留

    張云。明日即上文四十六日之次日。謂起于四十七日也。后仿此。天留、艮宮也。主立春、至雨水、驚蟄三節(jié)。其四十六日。太一之所移居也。連前共九十二日而止。倪云。艮宮名天留者。艮為山。

    止而不動。因以為名。

    明日居倉門

    張云。倉門、震宮也。自九十三日起。當春分、清明、谷雨三節(jié)。共四十六日。至一百三十八日而止。倪云。震宮名倉門者。倉、藏也。天地萬物之氣。收藏至東方春令而始震動開辟故名倉門。

    明日居陰洛

    諸本六、作五。據上文張注。此本誤。當改。張云。陰洛、巽宮也。自一百三十九日起。

    主立夏至、小滿、芒種三節(jié)。共四十五日。至一百八十三日而止。倪云。巽宮名陰洛者。洛書以二四為肩。巽宮位居東南而主四月。因以為名。

    明日居天宮

    張云。天宮、離宮也。主夏至、小暑、大暑三節(jié)。共四十六日。至二百二十九日而止。

    倪云。離宮名天宮者。日月麗天。主離明在上之象。因以為名。

    明日居玄委

    張云。玄委、坤宮也。主立秋、至處暑、白露三節(jié)。共四十六日。至二百七十五日而止。

    倪云。坤宮名玄委者。坤為地。玄、幽遠也。委、隨順也。地道幽遠柔順。是以名之。

    明日居倉果

    張云。倉果、兌宮也。主秋分、至寒露、霜降三節(jié)。共四十六日。至三百二十一日而止。

    倪云。兌宮名倉果者。果、實也。萬物至秋而收藏成實。是以名之。

    明日居新洛

    諸本六、作五。據上文張注。此本說。當改。張云。新洛、干宮也。主立冬至小雪大雪三節(jié)。共四十五日。至三百六十六日。周一歲之全數而止。倪云。干宮名新洛者。新、始也。洛書戴九履一。一乃干之始也。此九宮之位。應于八方。四時各隨時而命名也。

    太一日游

    (止)

    終而復始

    馬云。其太乙所游之日。假如冬至居葉蟄之宮。照圖數所在之日。從一處至九。冬至為一。立秋為二。春分為三。立夏為四。中央為五。立冬為六。秋分為七。立春為八。夏至為九。復反于冬至之一。常如是輪之無已。終而復始。張云。此結上文而總其義也。太乙始于坎。終于干。乃八宮之日也。八盡而九。則復反于一。而循環(huán)無已矣。然河圖宮九。而此居惟八。蓋中宮為太一所主。而臨御乎八宮者也。盧良侯云。此太一日游于九宮也。數所在日者。以所在之宮數。至九日而復反于本宮也。如居葉蟄之宮。

    即從葉蟄之一處。一日而至天留。二日而至倉門。三日而至陰洛。四日而至天宮。五日而至中宮。六日而至玄委。七日而至倉果。八日而至新洛。九日復反于葉蟄之宮。如居天留之宮。即從天留數至九日。而復反于天留也。常如是無已。簡案、此與馬注異義。馬則根據圖解之。似是。

    太一移日

    (止)

    多汗

    張云。移日、交節(jié)過宮日也。節(jié)之前后。必有風雨應之。若當其日而風雨和調則吉。

    故歲美民安少病也。汗、當作旱。志同。風雨先期而至。其氣有余。故多雨。風雨后期而至。其氣不足。故多旱。

    占在君

    張云。冬至為一歲之首。位在正北。君居宸極。南面而治。其象應之。故占在君。

    占在相

    張云。春分為卯之中。位在正東。相特文衡。職司教化。其象應春。故占在相。

    占在吏

    張云。中宮屬土。王在四維。吏有分任。其象應之。故占在吏。簡案、上文太一所移之日。但八宮而無居中央招搖之日。似可疑。然鄭玄云。四季乃入中央。則四季每十八日在中宮也。張謂四維。蓋指四季而言。

    觀下文注而可見耳。

    占在將

    張云。秋分為酉之中。位居正西。將在威武。職司殺伐。其象應秋。故占在將。

    占在百姓

    張云。夏至為午之中。位在正南。兆民眾庶。如物蕃盛。其象應夏。故占在百姓。

    五宮

    馬云。東南西北中央也。張云。言所重者。在子午卯酉四正之節(jié)。及中宮之應。即四季土王用事之日是也。

    病風折樹木

    志作疾風。注云。此太一出游之第一日。即移宮之第四十七日也。二至二分。乃陰陽離合之候。中宮乃占八風之時。是以遞居本宮之第一日。有變則占在君民將相也。疾風折木揚沙。暴戾之變氣也。張云。其病在風霾異常。折樹木。揚沙石者。乃謂之變。否則非也。

    所居之鄉(xiāng)

    (止)

    此之謂也

    張云。所居者。太一所居之鄉(xiāng)也。如月建居子。風從北方來。冬氣之正也。

    月建居卯。風從東方來。春氣之正也。月建居午。風從南方來。夏氣之正也。月建居酉。風從西方來。秋氣之正也。四隅十二建。其氣皆然。氣得其正者。正氣王也。故曰實風。所以能生長。養(yǎng)萬物。沖者對沖也。后者言其來之遠。遠則氣盛也。如太一居子。風從南方來。火反勝也。太一居卯。風從西方來。金勝木也。太一居午。風從北方來。水勝火也。太一居酉。風從東方來。木反勝也。氣失其正者。正氣不足。故曰虛風。所以能傷人而主殺主害。最當避也。馬云。按歲露篇。以太乙冬至居葉蟄宮。而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立春之日。

    而風雨從西方來者為虛風。則此篇所謂從后來者為虛風。須知東以西與北為后。南以北與東為后。西以東與南為后。北以南與西為后也。

    立于中宮乃朝八風

    張云。此正以明太一即北極也。蓋中不立。則方隅氣候皆不得其正。故太一立于中宮。而斗建其外。然后可以朝八風。占吉兇。所謂北辰北極。天之樞紐者以此。樓氏云。中宮之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日屬四維。中央之土也。中宮當作五宮。簡案、白虎通云。八風者。所以象八卦。

    陽生于五。極于九。五九四十五日變。變以為風。陰合陽以生風也。蓋本篇之義。

    大弱風

    張云。此下皆言虛風傷人之為病。南方離、火宮也。凡熱盛之方。風至必微。故曰大弱風。

    其在于人。則火臟應之。內舍于心。外在于脈。其病為熱。心病則包絡在其中矣。

    謀風

    張云。西南方坤、土宮也。陰氣方生。陽氣猶盛。陰陽去就。若有所議。故曰謀風。其在于人。則土臟應之。故內舍于脾。外在于肌。脾惡陰濕。故其氣主為弱。

    外在于肌

    甲乙。肌下有肉字。是。

    剛風

    張云。西方兌、金宮也。金氣剛勁。故曰剛風。其在于人。則金臟應之。內舍于肺。外在皮膚。

    其病氣主燥也。

    折風

    張云。西北方干、金宮也。金主折傷。故曰折風。凡風氣傷人。南應在上。北應在下。故此小腸手太陽經受病者。以小腸屬丙。為下焦之火府。而干亥虛風。其沖在已也。然西方之金。其氣肅殺。北方之水。其氣慘冽。西北合氣。最伐生陽。故令人善暴死。

    脈絕則溢

    甲乙。溢、作泄。

    大剛風

    張云。北方坎、水宮也。氣寒則風烈。故曰大剛風。其在于人。則水臟應之。內舍于腎。

    外在于骨。肩背膂筋。足太陽經也。言腎則膀胱亦在其中。而病氣皆主寒也。

    兇風

    張云。東北方艮、土宮也。陰氣未退。陽和未盛。故曰兇風。其在于人。則傷及大腸。以大腸屬庚。為下焦之金府。而艮寅虛風。其沖在申也。兩脅腋骨下。大腸所近之位。肢節(jié)、手陽明脈氣所及。

    嬰兒風

    張云。東方震、木宮也。風生于東。故曰嬰兒風。其在于人。則本臟應之。故病舍于肝。外在筋紐。肝病則膽在其中矣。風本勝濕。而其氣反為身濕者。以東南水鄉(xiāng)。濕氣所居。故東風多雨。濕征可見矣。

    筋紐

    簡案、紐、筋所束也。說文。系也。一曰結而可解。博雅。束也。

    弱風

    張云。東南方巽、木宮也。氣暖則風柔。故曰弱風。東南濕勝。挾木侮土。故其傷人。則內舍于胃。外在肌肉。其病氣主體重也。簡案、本篇八風。與呂覽淮南子所言各異。唯隋蕭吉五行大義。引太公兵書云。坎名大剛風。干名折風。兌名小剛風。艮名兇風。坤名謀風。巽名小弱風。震名嬰兒風。離名大弱風。

    大剛風者。太陰之氣好殺。故剛。折風者。金強能摧折物也。小剛風者。亦金殺故也。兇風者。艮在鬼門兇害之所也。謀風者。坤為地。太陰之本。多陰謀也。小弱風者。巽為長女。故稱弱也。嬰兒風者。震為長男。愛之故曰兒。大弱風者。離為中女。又弱于長女也。大剛小剛客勝。大弱小弱主人勝。兇有兇害之事。謀有謀逆之人。折為將死。嬰兒風主人強。此并兵家觀客主盛衰。候風所從來也。

    三虛相搏

    (止)

    為痿

    甲乙。兩實一虛、作兩虛一實。張云。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是謂三虛。兩實一虛。

    言三虛犯一。亦能為病。其病則或因淋雨?;蛞蚵讹L。而為寒熱?;蚍钙溆隄裰囟鵀轲艚砸?。虛之為病也。

    三虛見歲露論。

    為擊仆偏枯矣

    馬云。擊仆者。如擊之而仆暈也。偏枯者?;蜃蠡蛴移菀病堅?。擊仆。為風所擊而仆倒也。然必犯三虛。而后為此病。則人之正氣實者。邪不能傷可知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張杲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