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諸本無篇字。馬云。內(nèi)言人有五等。皆稟氣于天。故名篇。
心能備而行之乎
張云。謂賢圣之心。本異于人。其有能兼?zhèn)潢庩栒叻褚病?/p>
蓋有太陰之人
(止)
各不等
張云。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非如經(jīng)絡(luò)之三陰三陽也。蓋以天稟之純陰者曰太陰。多陰少陽者曰少陰。純陽者為太陽。多陽少陰者為少陽。并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態(tài)也。
此雖以稟賦為言。至于血氣疾病之變。則亦有純陰純陽。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故陽臟者偏宜于寒。陰臟者偏宜于熱?;蛳汝柖笞?yōu)殛幷??;蛳汝幎笞優(yōu)殛栒摺=葬t(yī)家不可不察也。
下齊湛湛
甲乙。齊、作濟。馬云。內(nèi)存陰險。外假謙虛。貌似下抑整齊。湛然無私也。張云。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志云。湛湛、清潔貌。下齊、謙下整齊。足恭之態(tài)也。簡案、楚辭注。湛湛、深貌。
好內(nèi)而惡出
馬云。內(nèi)、納同。好納而惡出者。有所得則喜。有所費則怒也。
心和而不發(fā)
甲乙。和、作抑。張云。心和者。陰性柔也。不發(fā)者。陰多臟也。志云。陰柔之性也。
簡案、貪而不仁。焉得有和。甲乙為是。
動而后之
甲乙。之、作人。志云。見人之舉動而后隨之。柔順之態(tài)也。
見人有亡常若有得
趙氏云。少陰之人。少偏于陰。故少貪。然陰險之性。局量褊淺。故常存賊害之心。利人之失而忌人之得也。張云。即幸災(zāi)樂禍之謂。
心疾而無恩
馬云。其心忌嫉而無恩。
于于
馬云。于于、無爭之意。張云。于于、自足貌。(出莊子疏)志同。
志發(fā)于四野
馬云。事不畏人知也。趙氏云。放曠而肆志也。
舉措
說文。措、置也。易系辭。舉而措之。
為事如常自用
馬云。為事止庸常也。自用者。即中庸之所謂愚而好自用也。簡案如、而通。
常無悔
甲乙無常字?;凇⒆鞲?。
諦諦好自貴
張云。諦諦、審而又審也。小有聰明。
因而自貴。簡案、玉篇。諦、審也。諦也。又諦、審也。后漢祭祀志。諦諦昭穆。尊卑之義。而集韻。諦、丁訂注。與諦同。此以諦蹄為一字??梢?。
無為懼懼
或與不爭
張云。心有所主。乃能不動。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無懼懼也。利欲不能入。富貴不能淫。是無欣欣也。君子之接人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是婉然從物也。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曰。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爭之。
謙謙
甲乙作謙讓。馬云。易曰謙尊而光。
譚而不治
馬云。無為而治也。張云同。簡案、禮大戴。子張問入官修業(yè)。居久而譚。注。謂安縱也。
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
馬云。胃小。故陽明之脈小也。腸大。故手太陽小腸之脈大也。張云。此其多陰少陽者。以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小腸為傳送之腑。胃小則藏貯少而氣必微少。腸大則傳送速而氣不蓄。
陽氣既少而又不蓄。則多陰少陽矣。必當審察而善調(diào)之。然其氣少不能攝血。故多致血易脫。而氣易敗也。
陽重脫者易狂
馬本。志本。陽、作陰。易、作陽。張云。陰氣既少而復(fù)瀉之。其陰必脫。故曰無脫其陰。而但可瀉其陽耳。然陰不足者。陽亦無根。若瀉之太過。則陽氣重脫。而脫陽者狂。甚至陰陽俱脫。
則暴死不知人也。趙氏云。無脫其陰。而瀉其陽者。陽為陰之固也。若陰氣重脫。則為陽狂。陽氣生于陰中。
陰重脫則陽亦脫。陰陽皆脫。則為暴死。潘楫醫(yī)燈續(xù)焰云。觀宣明五氣篇、生氣通天論、病能篇等。則狂病之為重陽。陽實明矣。靈樞通天篇亦云。陽重脫易狂。脫非陽脫。言重并于陽分。而若與陰脫離也。簡案、腹中論曰。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此陽脫未必不狂也。
趙改陰字。潘脫離之解。未為得焉。陽狂、史傳多為佯狂之義。未知趙為何之謂。
經(jīng)小而絡(luò)大
病不起也
甲乙多陽下有而字。中氣下有重字。張云。經(jīng)脈深而屬陰。絡(luò)脈淺而屬陽。故少陽之人。多陽而絡(luò)大。少陰而經(jīng)小也。血脈在中。氣絡(luò)在外。所當實其陰經(jīng)。而瀉其陽絡(luò)。則身強矣。
惟是少陽之人。尤以氣為生。若瀉之太過。以致氣脫而疾。則中氣乏而難于起矣。
安容儀
甲乙安下有其字。
審有余不足
甲乙審下有其字。余下有察其二字。
五態(tài)之人尤不合于眾者也
張云。眾人者。即前章陰陽二十五人之謂。與五態(tài)之人不同。故不合于眾也。
馬云。甚黑。張云。色黑不明也。甲乙注云。音朕。簡案、說文。、桑葚之黑也。集韻。
直稔切音朕。污也。
念然下意
張云。意念不揚也。即上文下齊之謂。
臨臨
張云。臨、下貌。馬云。長大之貌。
然未僂
張云。言膝若屈。而實非傴僂之疾也。
清然竊然固以陰賊
馬云。清然者。言貌似清也。竊然者。消沮閉藏之貌。雖曰清然竊然。實以陰險賊害為心。即上文所謂賊心者而始有此態(tài)也。張云。清然者。言似清也。竊然者。行如鼠雀也。固以陰賊者。殘賊之心。堅不可破也。
立而躁行而似伏
張云。立而躁者。陰險之性。時多躁暴也。出沒無常。行而似伏。、險同。
簡案、不似太陰之純陰。故時有躁之態(tài)也。
軒軒儲儲反身折
馬云。車之向前曰軒。軒軒然者。猶俗云軒昂也。儲儲者。挺然之意。若反其身而在后視之。則其似折。亦不檢之態(tài)也。張云。儲儲、蓄積貌。盈盈自得也。反身折。言仰腰挺腹。其似折也。
立則好仰
常出于背
張云。立則好仰。志務(wù)高也。行則好搖。性多動也。志云。其兩臂兩手常出于背者。謂常反挽其手于背。此皆輕倨傲慢之狀。無叉手掬恭之貌也。
委委然
皆曰君子
甲乙。愉愉、作袞袞。馬云。委委然。安重貌。(詩君子偕老章有委委佗佗)隨隨然。不急遽也。然。尊嚴貌。(詩卷阿篇昂昂)愉愉然。和悅也。(論語云愉愉如也)HTHT然。周旋貌。(禮云周旋中規(guī)折旋中矩)豆豆然。不亂貌。君子者。有圣人以至成德之士。皆可以君子稱也。(禮運云此大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蓋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又詩指文王為豈弟君子則圣人亦可以君子稱也)張云。委委、雍容自得也。隨隨、和光同塵也。志云。HTHT、目好貌。豆豆、有品也。蓋存乎人者。
莫良于眸子。胸中正。故眸子然而美好也。簡案、委委、張本于詩注為是。HT、玉篇好貌。正字通云。舊注音旋。目好貌。古通用。旋俗加目。字典引本經(jīng)注云。目好貌。乃志注也。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諸本無篇字。馬云。內(nèi)言人有五等。皆稟氣于天。故名篇。
心能備而行之乎
張云。謂賢圣之心。本異于人。其有能兼?zhèn)潢庩栒叻褚病?/p>
蓋有太陰之人
(止)
各不等
張云。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非如經(jīng)絡(luò)之三陰三陽也。蓋以天稟之純陰者曰太陰。多陰少陽者曰少陰。純陽者為太陽。多陽少陰者為少陽。并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態(tài)也。
此雖以稟賦為言。至于血氣疾病之變。則亦有純陰純陽。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故陽臟者偏宜于寒。陰臟者偏宜于熱?;蛳汝柖笞?yōu)殛幷??;蛳汝幎笞優(yōu)殛栒摺=葬t(yī)家不可不察也。
下齊湛湛
甲乙。齊、作濟。馬云。內(nèi)存陰險。外假謙虛。貌似下抑整齊。湛然無私也。張云。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志云。湛湛、清潔貌。下齊、謙下整齊。足恭之態(tài)也。簡案、楚辭注。湛湛、深貌。
好內(nèi)而惡出
馬云。內(nèi)、納同。好納而惡出者。有所得則喜。有所費則怒也。
心和而不發(fā)
甲乙。和、作抑。張云。心和者。陰性柔也。不發(fā)者。陰多臟也。志云。陰柔之性也。
簡案、貪而不仁。焉得有和。甲乙為是。
動而后之
甲乙。之、作人。志云。見人之舉動而后隨之。柔順之態(tài)也。
見人有亡常若有得
趙氏云。少陰之人。少偏于陰。故少貪。然陰險之性。局量褊淺。故常存賊害之心。利人之失而忌人之得也。張云。即幸災(zāi)樂禍之謂。
心疾而無恩
馬云。其心忌嫉而無恩。
于于
馬云。于于、無爭之意。張云。于于、自足貌。(出莊子疏)志同。
志發(fā)于四野
馬云。事不畏人知也。趙氏云。放曠而肆志也。
舉措
說文。措、置也。易系辭。舉而措之。
為事如常自用
馬云。為事止庸常也。自用者。即中庸之所謂愚而好自用也。簡案如、而通。
常無悔
甲乙無常字?;凇⒆鞲?。
諦諦好自貴
張云。諦諦、審而又審也。小有聰明。
因而自貴。簡案、玉篇。諦、審也。諦也。又諦、審也。后漢祭祀志。諦諦昭穆。尊卑之義。而集韻。諦、丁訂注。與諦同。此以諦蹄為一字??梢?。
無為懼懼
(止)
或與不爭
張云。心有所主。乃能不動。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無懼懼也。利欲不能入。富貴不能淫。是無欣欣也。君子之接人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是婉然從物也。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曰。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爭之。
謙謙
甲乙作謙讓。馬云。易曰謙尊而光。
譚而不治
馬云。無為而治也。張云同。簡案、禮大戴。子張問入官修業(yè)。居久而譚。注。謂安縱也。
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
馬云。胃小。故陽明之脈小也。腸大。故手太陽小腸之脈大也。張云。此其多陰少陽者。以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小腸為傳送之腑。胃小則藏貯少而氣必微少。腸大則傳送速而氣不蓄。
陽氣既少而又不蓄。則多陰少陽矣。必當審察而善調(diào)之。然其氣少不能攝血。故多致血易脫。而氣易敗也。
陽重脫者易狂
馬本。志本。陽、作陰。易、作陽。張云。陰氣既少而復(fù)瀉之。其陰必脫。故曰無脫其陰。而但可瀉其陽耳。然陰不足者。陽亦無根。若瀉之太過。則陽氣重脫。而脫陽者狂。甚至陰陽俱脫。
則暴死不知人也。趙氏云。無脫其陰。而瀉其陽者。陽為陰之固也。若陰氣重脫。則為陽狂。陽氣生于陰中。
陰重脫則陽亦脫。陰陽皆脫。則為暴死。潘楫醫(yī)燈續(xù)焰云。觀宣明五氣篇、生氣通天論、病能篇等。則狂病之為重陽。陽實明矣。靈樞通天篇亦云。陽重脫易狂。脫非陽脫。言重并于陽分。而若與陰脫離也。簡案、腹中論曰。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此陽脫未必不狂也。
趙改陰字。潘脫離之解。未為得焉。陽狂、史傳多為佯狂之義。未知趙為何之謂。
經(jīng)小而絡(luò)大
(止)
病不起也
甲乙多陽下有而字。中氣下有重字。張云。經(jīng)脈深而屬陰。絡(luò)脈淺而屬陽。故少陽之人。多陽而絡(luò)大。少陰而經(jīng)小也。血脈在中。氣絡(luò)在外。所當實其陰經(jīng)。而瀉其陽絡(luò)。則身強矣。
惟是少陽之人。尤以氣為生。若瀉之太過。以致氣脫而疾。則中氣乏而難于起矣。
安容儀
甲乙安下有其字。
審有余不足
甲乙審下有其字。余下有察其二字。
五態(tài)之人尤不合于眾者也
張云。眾人者。即前章陰陽二十五人之謂。與五態(tài)之人不同。故不合于眾也。
馬云。甚黑。張云。色黑不明也。甲乙注云。音朕。簡案、說文。、桑葚之黑也。集韻。
直稔切音朕。污也。
念然下意
張云。意念不揚也。即上文下齊之謂。
臨臨
張云。臨、下貌。馬云。長大之貌。
然未僂
張云。言膝若屈。而實非傴僂之疾也。
清然竊然固以陰賊
馬云。清然者。言貌似清也。竊然者。消沮閉藏之貌。雖曰清然竊然。實以陰險賊害為心。即上文所謂賊心者而始有此態(tài)也。張云。清然者。言似清也。竊然者。行如鼠雀也。固以陰賊者。殘賊之心。堅不可破也。
立而躁行而似伏
張云。立而躁者。陰險之性。時多躁暴也。出沒無常。行而似伏。、險同。
簡案、不似太陰之純陰。故時有躁之態(tài)也。
軒軒儲儲反身折
馬云。車之向前曰軒。軒軒然者。猶俗云軒昂也。儲儲者。挺然之意。若反其身而在后視之。則其似折。亦不檢之態(tài)也。張云。儲儲、蓄積貌。盈盈自得也。反身折。言仰腰挺腹。其似折也。
立則好仰
(止)
常出于背
張云。立則好仰。志務(wù)高也。行則好搖。性多動也。志云。其兩臂兩手常出于背者。謂常反挽其手于背。此皆輕倨傲慢之狀。無叉手掬恭之貌也。
委委然
(止)
皆曰君子
甲乙。愉愉、作袞袞。馬云。委委然。安重貌。(詩君子偕老章有委委佗佗)隨隨然。不急遽也。然。尊嚴貌。(詩卷阿篇昂昂)愉愉然。和悅也。(論語云愉愉如也)HTHT然。周旋貌。(禮云周旋中規(guī)折旋中矩)豆豆然。不亂貌。君子者。有圣人以至成德之士。皆可以君子稱也。(禮運云此大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蓋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又詩指文王為豈弟君子則圣人亦可以君子稱也)張云。委委、雍容自得也。隨隨、和光同塵也。志云。HTHT、目好貌。豆豆、有品也。蓋存乎人者。
莫良于眸子。胸中正。故眸子然而美好也。簡案、委委、張本于詩注為是。HT、玉篇好貌。正字通云。舊注音旋。目好貌。古通用。旋俗加目。字典引本經(jīng)注云。目好貌。乃志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