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諸本無篇字。馬云。凡有瘰者。其病必發(fā)寒熱。故名篇。
寒熱瘰
(止)
不去者也
馬云。瘰者瘡名。一名鼠瘡。生于頸腋兩脈間。乃陽明少陽兩經(jīng)之所屬也。正以鼠有寒熱之毒瓦斯。留于其脈而不去耳。俗云鼠用飲食流涎于其中人誤用之所以毒瓦斯感而生瘰今鼠之頸腋多塊其狀猶瘰然后世有用貓制藥方者亦所以勝其毒耳大義又見后論疾診尺篇中張云。瘰者。
其狀累然。而歷貫上下也。故于頸腋之間。皆能有之。因其形如鼠穴。塞其一復(fù)穿其一。故又名為鼠。蓋以寒熱之毒。留于經(jīng)脈。所以聯(lián)系不止。一曰結(jié)核。連續(xù)者為瘰。形長如蜆蛤者為馬刀。又曰脅肋下者為馬刀。
簡案、巢源瘰候云。此由風(fēng)邪毒瓦斯??陀诩∪?。隨虛處而停結(jié)為瘰?;蛉缑防顥椇说取4笮扇噙B。
在皮間而時發(fā)寒熱是也。久則變膿潰成也。又外臺集驗九種。其二曰鼠。始發(fā)于頸。無頭尾。如鼷鼠核。時上時下。使人寒熱脫肉。此得之由食大鼠余毒不去。其根在胃。貍骨主之。由此考之。瘰者未潰之稱。
鼠者已潰之名。(說文頸腫也)其謂之鼠者。如鼷鼠于皮下狀也?;茨险f山訓(xùn)。貍頭愈鼠。王充論衡。
人有鼠病。吞貍自愈。后世字書遂作是也。瘰、漏也。漏泄不止之謂。故名曰鼠。其言食大鼠及鼠涎之毒者誕也。朱震亨云。瘰不作寒熱者可生。稍久轉(zhuǎn)為潮熱者危。此言信然。
介按、小者為瘰。大者為。名色甚多。如項前為痰瘰。
項后為濕瘰。左右兩側(cè)形軟。遇怒即腫為氣。堅硬筋縮為筋。若連綿如貫珠者為瘰。至于鼠。其形如鼠。又名鼠瘡。甚至瘡口已合。旁邊有眼。出膿不止。又有頸項生之不已。復(fù)從腳底而生。俗稱老鼠打洞。其癥尤為險惡。
毒瓦斯
簡案、毒本作HT。說文云。HT、濃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從草從毒。周禮云。聚毒藥又以五毒攻之是也。書盤庚云。惟汝自生毒。禮。緇衣。小人毒其正。皆假以惡害之義。此云毒瓦斯。亦以邪惡之氣為言。后世寒毒風(fēng)毒之類。毒字皆本此。
鼠之本
易去也
張云。瘰必起于少陽。而后延及陽明二經(jīng)。表里相傳。乃至厥陰太陽。但能為病。大抵因郁氣之積。食味之濃?;蝻L(fēng)熱之毒。結(jié)聚而成。故其所致之本。皆出于臟。而標(biāo)則見乎頸腋之間也。若其毒之未甚。則但浮見脈中。尚未著于肌肉以化膿血者。去之猶易。若其膿血既成。則為力較難也。
請從其本
三刺而已
樓氏云。從此經(jīng)脈取臟腑之本。以治瘰之末也。張云。謂去其致之之本。
則外見之末。自可引而衰也。予、與之針也。審按其道。審脈氣所由之道也。徐往徐來。即補(bǔ)瀉之法。所謂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也。小如麥者。其初起也。故一刺即知其效。三刺其病可已。所以治在宜早。不可因小而忽之。
反其目
可治也
張云。目者。宗脈之所聚也。瞳子者。骨之精也。赤脈下貫瞳子。以邪毒之焰。
深賊陰分而然。死之征也。然脈見二三者。其氣散而緩。脈聚為一者。其毒銳而專。此又死期遲速之有異也。
又論疾診尺篇。言診寒熱者亦同此法。簡案、陳言三因方云。雖有此說。驗之病者。少有此證。亦難考據(jù)。此往往是三陽傳諸陰經(jīng)方有之。若本臟發(fā)。未必有此。學(xué)人知之。是實驗之說。殆可信據(jù)焉。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qiáng)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rèn)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xì)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xué)習(xí)。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諸本無篇字。馬云。凡有瘰者。其病必發(fā)寒熱。故名篇。
寒熱瘰
(止)
不去者也
馬云。瘰者瘡名。一名鼠瘡。生于頸腋兩脈間。乃陽明少陽兩經(jīng)之所屬也。正以鼠有寒熱之毒瓦斯。留于其脈而不去耳。俗云鼠用飲食流涎于其中人誤用之所以毒瓦斯感而生瘰今鼠之頸腋多塊其狀猶瘰然后世有用貓制藥方者亦所以勝其毒耳大義又見后論疾診尺篇中張云。瘰者。
其狀累然。而歷貫上下也。故于頸腋之間。皆能有之。因其形如鼠穴。塞其一復(fù)穿其一。故又名為鼠。蓋以寒熱之毒。留于經(jīng)脈。所以聯(lián)系不止。一曰結(jié)核。連續(xù)者為瘰。形長如蜆蛤者為馬刀。又曰脅肋下者為馬刀。
簡案、巢源瘰候云。此由風(fēng)邪毒瓦斯??陀诩∪?。隨虛處而停結(jié)為瘰?;蛉缑防顥椇说取4笮扇噙B。
在皮間而時發(fā)寒熱是也。久則變膿潰成也。又外臺集驗九種。其二曰鼠。始發(fā)于頸。無頭尾。如鼷鼠核。時上時下。使人寒熱脫肉。此得之由食大鼠余毒不去。其根在胃。貍骨主之。由此考之。瘰者未潰之稱。
鼠者已潰之名。(說文頸腫也)其謂之鼠者。如鼷鼠于皮下狀也?;茨险f山訓(xùn)。貍頭愈鼠。王充論衡。
人有鼠病。吞貍自愈。后世字書遂作是也。瘰、漏也。漏泄不止之謂。故名曰鼠。其言食大鼠及鼠涎之毒者誕也。朱震亨云。瘰不作寒熱者可生。稍久轉(zhuǎn)為潮熱者危。此言信然。
介按、小者為瘰。大者為。名色甚多。如項前為痰瘰。
項后為濕瘰。左右兩側(cè)形軟。遇怒即腫為氣。堅硬筋縮為筋。若連綿如貫珠者為瘰。至于鼠。其形如鼠。又名鼠瘡。甚至瘡口已合。旁邊有眼。出膿不止。又有頸項生之不已。復(fù)從腳底而生。俗稱老鼠打洞。其癥尤為險惡。
毒瓦斯
簡案、毒本作HT。說文云。HT、濃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從草從毒。周禮云。聚毒藥又以五毒攻之是也。書盤庚云。惟汝自生毒。禮。緇衣。小人毒其正。皆假以惡害之義。此云毒瓦斯。亦以邪惡之氣為言。后世寒毒風(fēng)毒之類。毒字皆本此。
鼠之本
(止)
易去也
張云。瘰必起于少陽。而后延及陽明二經(jīng)。表里相傳。乃至厥陰太陽。但能為病。大抵因郁氣之積。食味之濃?;蝻L(fēng)熱之毒。結(jié)聚而成。故其所致之本。皆出于臟。而標(biāo)則見乎頸腋之間也。若其毒之未甚。則但浮見脈中。尚未著于肌肉以化膿血者。去之猶易。若其膿血既成。則為力較難也。
請從其本
(止)
三刺而已
樓氏云。從此經(jīng)脈取臟腑之本。以治瘰之末也。張云。謂去其致之之本。
則外見之末。自可引而衰也。予、與之針也。審按其道。審脈氣所由之道也。徐往徐來。即補(bǔ)瀉之法。所謂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也。小如麥者。其初起也。故一刺即知其效。三刺其病可已。所以治在宜早。不可因小而忽之。
反其目
(止)
可治也
張云。目者。宗脈之所聚也。瞳子者。骨之精也。赤脈下貫瞳子。以邪毒之焰。
深賊陰分而然。死之征也。然脈見二三者。其氣散而緩。脈聚為一者。其毒銳而專。此又死期遲速之有異也。
又論疾診尺篇。言診寒熱者亦同此法。簡案、陳言三因方云。雖有此說。驗之病者。少有此證。亦難考據(jù)。此往往是三陽傳諸陰經(jīng)方有之。若本臟發(fā)。未必有此。學(xué)人知之。是實驗之說。殆可信據(j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