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止瘟瀉熱.
甘寒.治時行瘟疫.宜煎傷寒火 之藥.抹痱良.臘雪密封陰處.數(shù)十年亦不壞.(冬至后第三戊為臘、臘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用水浸五谷種、則耐旱不生蟲、灑幾席間、則蠅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豈非除蟲蝗之驗乎、春雪有蟲、水亦易敗、所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