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銀花125g,大青葉125g,敗醬草125g,蒲公英125g,川楝子25g,生大黃37.5g,木香37.5g,冬瓜仁37.5g,桃仁25g,赤芍50g,黃芩37.5g,滑石粉15g,紅藤125g。
取金銀花、紅藤、生大黃、木香、赤芍、黃芩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另取大青葉、敗醬草、蒲公英、川楝子、冬瓜仁、桃仁。煎煮二次,每次沸后2小時,合并煎煮液,過濾,濃縮至400毫升,與藥粉混合均勻,過16目篩,制成顆粒,60℃以下烘干,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勻,壓片,每片0.5g。
清熱解毒,枯血排膿。主急慢性及化膿性闌尾炎。
每次口服10-15片,1日3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銀花125g,大青葉125g,敗醬草125g,蒲公英125g,川楝子25g,生大黃37.5g,木香37.5g,冬瓜仁37.5g,桃仁25g,赤芍50g,黃芩37.5g,滑石粉15g,紅藤125g。
制法取金銀花、紅藤、生大黃、木香、赤芍、黃芩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另取大青葉、敗醬草、蒲公英、川楝子、冬瓜仁、桃仁。煎煮二次,每次沸后2小時,合并煎煮液,過濾,濃縮至400毫升,與藥粉混合均勻,過16目篩,制成顆粒,60℃以下烘干,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勻,壓片,每片0.5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枯血排膿。主急慢性及化膿性闌尾炎。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10-15片,1日3次。
摘錄《中藥制劑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