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許學士云∶予苦疾三十年,蓄下血藥方,近五十余品,其間或驗或否,或始驗而久不應者,或初不驗棄之,再服有驗,未易歷談。大抵此病,品類不同,對病則易愈。如下清血色鮮者,腸風也。血濁而色黯者,臟毒也。肛門射如血線者,脈痔也。亦有一種下部虛,陽氣不升,血隨氣而降者。仲景云∶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此下部虛而下血者是也。若是革脈,卻宜服溫補藥。蟲痔宜熏,《千金》用 皮、艾者佳。予嘗作,頗得力。
黑地黃丸(頗佳。鶴年)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許學士云∶予苦疾三十年,蓄下血藥方,近五十余品,其間或驗或否,或始驗而久不應者,或初不驗棄之,再服有驗,未易歷談。大抵此病,品類不同,對病則易愈。如下清血色鮮者,腸風也。血濁而色黯者,臟毒也。肛門射如血線者,脈痔也。亦有一種下部虛,陽氣不升,血隨氣而降者。仲景云∶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此下部虛而下血者是也。若是革脈,卻宜服溫補藥。蟲痔宜熏,《千金》用 皮、艾者佳。予嘗作,頗得力。
黑地黃丸(頗佳。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