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結陰便血

    作者: 尤怡

    結陰便血者,以風冷之邪,結于陰分而然。蓋邪在五臟,留而不去,是之謂結陰。邪內結不得行,則病歸血分,故為便血。經曰∶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正此之謂。宜外灸中脘、氣海、三里以引胃氣,散風邪,內以平胃地榆湯溫散之劑止之。(景岳)

    《寶鑒》平胃地榆湯治邪陷陰分,結陰便血。

    陳皮 濃樸 蒼術 甘草 地榆 人參 白術 當歸 芍藥 升麻 干葛 茯苓 神曲 干姜(炒) 香附(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加姜棗煎,空心服。一方無香附,有附子,益智仁。

    胃風湯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及下血,或下清血,或下豆汁,久而無度去滓稍熱服。蓋亦陰結之類,為陰氣內結,故去甘寒而加辛熱,結者散之也。

    經驗方

    荊芥一味,略炒為末,米飲服二錢。

    地榆湯河間曰∶陰結便血者,以陰氣內結,不得外行,血氣無宗,滲入腸下,

    地榆(四兩) 甘草(半炙半生,三兩) 縮砂仁(七枚)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三盞,煎至一半,去滓溫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