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主要原料:蛤士蟆25克,火腿25克,豌豆苗50克,雞蛋1個,水發(fā)香菇25克,料酒10克,精鹽5克,味精2.5克,雞清湯750克。
制作方法:將蛤士蟆放入水中加溫水泡軟,去其雜物,沖洗干凈后再用溫水泡1小時后撈出,放入開水鍋中氽燙一次,撈出瀝干水分。雞蛋煮熟后,剝皮,取下蛋白切成片?;鹜惹谐上笱燮?,香菇片成薄片,下入開水鍋中氽燙一下?lián)瞥?,豌豆苗摘洗干凈。鍋中倒入雞清湯,上火燒開,下入蛤士蟆、火腿片,香菇片、蛋白片、料酒、味精,鍋開后撇凈浮沫,加入豌豆苗起鍋,盛入10個小湯碗中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于肝腎不足、五心煩熱、四肢軟弱、消瘦三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