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濟陰綱目》 治陰戶生瘡

    作者: 武之望

    補心湯治婦人陰戶生瘡,名曰 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膿水淋瀝,陰蝕已盡,治之當補心養(yǎng)胃。(湯名補心,我不知其所以補?能治陰瘡,我不知其所以治?當問之知者)

    人參 茯苓 前胡 半夏(湯泡七次) 川芎(各七錢半) 陳皮 枳殼(去穣,麩炒) 紫蘇 桔梗干姜 甘草(各五錢) 當歸 白芍藥(各一兩) 熟地黃(一兩半)

    上銼,每服四錢,加姜棗煎服。如濕熱有蟲者,去姜、蘇、參、梗四味,加苦參、北艾、桃仁、吳茱萸水炒黃連。

    藿香養(yǎng)胃湯治陽明經(jīng)虛,不榮肌肉,陰中生瘡不愈。(此名養(yǎng)胃固宜,第以陰中生瘡,而歸之陽明經(jīng)虛,豈以上失生氣而自腐歟?以此而推,則食小米而陰 乃愈者,亦此意也)

    藿香 薏苡仁 神曲(炒) 烏藥(去木) 砂仁 半夏曲 茯苓 白術 人參(各五分) 蓽澄茄 甘草(各三分半)

    上銼,姜棗煎服。

    一方治陰內(nèi)生瘡,膿水淋瀝,或癢痛。(此方清熱導濕,活血排膿生肌,乃太陰陽明少陰厥陰正法也)

    升麻 白芷 黃連 木通 當歸 川芎 白術 茯苓上銼,水煎服,更用塌腫湯浴洗。

    塌腫湯治婦人陰戶生瘡或癢痛,或膿水淋瀝。

    甘草 干漆(各三錢) 生地黃 黃芩 當歸 川芎(各二錢) 鱉甲(炙,五分)

    上銼作一劑,用水數(shù)碗煎數(shù)沸,去滓,時常洗患處。

    治陰瘡方

    蕪荑 川芎 黃芩 甘草 黃連 白芷 附子 礬石 雄黃(各六銖)

    上 咀,取豬脂四兩,合煎敷之。

    治婦人陰瘡與男子妒精瘡大同小異方

    黃丹 枯白礬 蓄 本(各一兩) 荊芥 蛇床子(研極細) 白蛇皮(一條,燒灰) 硫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另以荊芥、蛇床子煎湯溫洗,軟帛滲干,清油調(diào)涂。如瘡濕,干末摻之。

    治疳瘡方因月后便行房,致成湛濁(湛濁為經(jīng)事斷續(xù)不了了也),伏流陰道,疳瘡遂生,瘙癢無時,生用胡椒、蔥白作湯,一日兩三度淋洗,卻服后藥。

    黃 (鹽水炙) 菟絲子(酒浸蒸) 沙苑蒺藜(炒) 黑牽牛(以補藥配牽牛,以燥濕合通利,何也) 赤石脂 龍骨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燕窩蒸酒澄上清者吞下。(燕窩酒奇)

    黃芩湯洗方療婦人陰中生瘡。(活血清熱,燥濕殺蟲)

    當歸 大黃 黃芩 川芎 雄黃 礬石(各二分) 黃連(一分,凡方中有云分者,音作忿,每一分,二錢半也。)

    上切,以水五升,取四升,洗瘡,日三度。

    雄黃散(活血開結(jié)殺蟲)

    雄黃 川芎 當歸 北細辛 川椒 藜蘆 辰砂上為末,綿裹納陰中,又敷外瘡上,忌如常法。

    當歸湯治陰蝕。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草(各二兩) 地榆(三兩)

    一方有蛇床子,不用川芎。

    上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熏洗,日三夜二。

    又方(燥濕生肌)

    五倍子 甘草 滑石 黃丹(各等分)

    上為末,先以甘草湯洗,然后敷之。

    肘后方治婦人陰戶生瘡,作癢或痛。(燥濕殺蟲)

    杏仁(炒) 雄黃 白礬(各五錢) 麝香(二分)

    上為細末,敷入陰中。一方單用硫黃研細,敷之亦效。

    銅綠散治男婦陰部濕淹瘡。(燥濕去腐生?。?/p>

    五倍子(五錢) 白礬(一錢) 乳香(五分) 輕粉(一字) 銅綠(少許)

    上為末,洗凈摻之。

    麝香杏仁散治婦人陰瘡。(入肝開竅殺蟲)

    麝香(少許) 杏仁(不拘多少,燒存性)

    上為細末,如瘡口深,用小絹袋子二個,盛藥滿,系口,臨上床炙熱,安在陰中,立愈。

    柏蛤散治下疳濕瘡。

    黃柏(以磁鋒刮末) 蛤粉(各等分)

    上摻上即愈。蓋黃柏去熱,蛤粉燥濕故也。

    又方

    平胃散加貫眾末(貫眾殺蟲除熱),每服二錢,煮熟豬肝拌藥,納陰戶,數(shù)日可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衛(wèi)生廳局、中醫(y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衛(wèi)生局:

    全國中醫(yī)藥特色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為指導各級衛(wèi)生、中醫(yī)藥行政管理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進一步深入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我局對各示范區(qū)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規(guī)律性經(jīng)驗和規(guī)范性做法進行提煉、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指南(試行)》。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結(jié)合各自實際情況,在工作中參考使用。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

    聯(lián) 系 人:嚴華國 吳 迪

    聯(lián)系電話:010-65914966 65930672(傳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陳修園
  • 作者:
  • 作者:
    陳會撰、劉瑾補輯
  • 作者:
    吳亦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