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濟陰綱目》 治濕痰帶下

    作者: 武之望

    滲濕消痰飲治濕熱痰積,滲入膀胱,(曰滲入下焦則可,曰入膀胱則不可)白帶不止。(總治中州之濕,蓋中焦清則無濕下流,故帶自止,豈有滲入之理)

    白術 蒼術(炒) 半夏(姜湯泡七次) 橘紅 白茯苓 白芷 香附(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有熱,加黃芩;血虛,加芎歸;氣虛,加參 ;久不愈,加升麻、柴胡升提之。

    蒼柏樗皮丸治肥人白帶是濕痰。(此去中焦之濕,清下部之熱,亦丹溪方也)

    蒼術 黃柏 樗根皮 南星 半夏 海石 川芎 香附 干姜(炮,各等分) 暑月去干姜加滑石上為末,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小胃丹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及濕痰熱痰,并治婦人結痰白帶。惟胃虛少食者忌用。(是導水之猛劑,古人能用之,今則不能也)

    甘遂(濕面裹,煨熟。一方面裹,長流水煮,曬干) 芫花(好醋拌經宿,瓦器內燒黑不可焦)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凈曬干各半兩) 黃柏(炒一兩) 大黃(濕紙裹煨,勿令焦,切,焙干,再以酒潤,炒熱焙干一兩半)

    上為末,以白術膏丸(白術膏為丸,乃今人所制,有獨創(chuàng)之妙,可法),如蘿卜子大。臨臥津液咽下五七丸,或白湯送下。取膈上濕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

    補藥方治痰結白帶。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咽下數丸,候郁開,卻服此藥補之。

    白術(二兩) 黃芩(五錢) 紅白葵花(二錢五分) 白芍藥(七錢五分)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四物湯下(此亦丹溪方,乃扶脾胃、養(yǎng)肝陰、清熱,而葵花之用,取其傾心向日之意,蓋花性陰而用陽,一入氣分,一入血分,皆使其從陽升,帶自止也)。一方有蒼術,無黃芩。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鎦洪
  • 作者:
  • 作者:
    洪遵
  • 作者:
    曾世榮
  • 作者:
    曹世榮
  • 作者:
    李珣
  •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茖W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所論簡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作者:
  • 作者:
    顧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