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濟陰綱目》 治經病發(fā)熱

    作者: 武之望

    逍遙散治血虛煩熱,口燥咽干,減食嗜臥,月水不調;又主榮衛(wèi)不和,痰嗽潮熱,肢體羸瘦,漸成骨蒸。 (此方重在脾胃,及行肝膽郁滯,故不用生地,恐傷胃也)

    當歸(酒洗) 白芍(炒) 白術 白茯苓 柴胡(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麥門冬二十粒,去心,水煎服,不拘時。一方加牡丹皮、梔子(炒),名加味逍遙散。一方加知母、地骨皮。有嗽,加桑白皮、貝母、桔梗、知母、麥冬;咳血,加生地黃、山梔、牡丹皮;嘔吐,加陳皮、半夏、旋復花;嘈雜,加姜炒黃連,或芩連二陳湯。

    加味四物湯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行,肌膚發(fā)熱,如勞瘵狀。(陽勝則熱,如肝陰不足而肝火獨甚者宜之。脾胃壯者,可加胡黃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各一兩) 柴胡(半兩) 黃芩(二錢半)

    上 咀。每服八錢,水煎服。如骨蒸,四物湯加地骨皮、牡丹皮,一方四物湯加胡黃連,極效。

    六神湯治血氣不足,肌體煩熱,四肢倦怠,不進飲食。(此治血虛而氣分有虛熱者)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黃 地骨皮(各一錢)

    上 咀。水煎,空心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