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校注醫(yī)醇剩義》 伏飲

    作者: 未知

    伏飲者,伏而不出也。痰滿喘咳吐,發(fā)則寒熱,背痛腰疼,其人振振身 劇,此乃三陽之氣為陰邪遏抑,郁而不舒,桂枝半夏湯主之。

    桂枝半夏湯(自制)

    桂枝(八分) 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 白術(shù)(二錢) 芥子(一錢) 濃樸(一錢) 紫蘇(一錢) 貝母(二錢) 甘草(四分) 姜(三片)

    此方用苓桂術(shù)甘合二陳。再以芥子去皮里膜外之水,得姜、桂而溫通之力更大。紫蘇以佐姜、桂,貝母以佐半夏,濃樸以佐廣皮。治伏飲方,亦可以之治瘧。蓋無痰不成瘧,見癥發(fā)寒發(fā)熱,振振身 劇,豈不是痰飲伏而不出,有轉(zhuǎn)瘧之兆乎!飲證六方,每方皆有二陳,五方皆有桂、姜,三方皆有白術(shù),亦可見治飲用藥之大法矣。祖怡注。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