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苓桂術(shù)甘湯治胸脅支滿,頭目作眩。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術(shù)(三兩) 甘草(二兩) 水六升,煎三升,分溫服。
甘遂半夏湯治留飲結(jié)于腸胃。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白芍(五枝) 甘草(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渣,加蜜半升,和藥汁煮取八合,溫服。
小青龍湯治水飲溢出于表,營衛(wèi)不利,宜發(fā)汗以散其水。
麻黃(三兩) 白芍(三兩) 五味(半升) 干姜(三兩) 甘草(三兩)細(xì)辛(三兩) 桂枝(三兩) 半夏(半升)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服。
木防己湯治支飲上入膈中。
防己(三兩) 人參(四兩) 桂枝(二兩) 石膏(八兩)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治支飲,胸膈痞滿。
防己(二兩)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茯苓(四兩) 芒硝(三合)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服。
澤瀉湯治支飲之在心下者。
澤瀉(五兩) 白術(shù)(二兩) 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溫服。
濃樸大黃湯治支飲,胸膈痞滿。
濃樸(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shí)(五枚) 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椒目葶藶大黃丸治腹?jié)M,口舌干燥,腸間有水氣者。
防己(一兩) 椒目(五錢) 葶藶(一兩) 大黃(一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濕痰懸飲。
半夏(一升) 茯苓(四兩) 生姜(八兩) 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茯苓飲治痰飲胸痞。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枳實(shí)(二兩) 白術(shù)(三兩) 陳皮(三兩)生姜(四兩)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二賢湯治一切痰飲。
橘皮(一斤) 甘草(四兩) 水四升,煮取一升,分溫服。
豁痰湯治一切痰疾。
柴胡(一錢) 半夏(一錢) 枯芩(五分) 人參(五分) 甘草(五分)紫蘇(五分) 陳皮(一錢) 濃樸(五分) 南星(五分) 薄荷(五分) 枳殼(五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老痰丸潤燥開郁,降火消痰。治老痰凝滯喉間,吐咯難出。
天冬(一兩) 黃芩(一兩) 海粉(一兩) 橘紅(一兩) 連翹(五錢)桔梗(五錢) 青黛(一錢) 香附(五錢) 芒硝(二錢) 蔞仁(五錢)
研末,煉蜜加姜汁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御愛紫宸湯解宿酒噦嘔,惡心痰唾,不進(jìn)飲食。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白芍(一錢) 檀香(一錢) 茯苓(二錢) 官桂(五分) 藿香(一錢) 陳皮(一錢) 葛根(二錢) 良姜(五分) 丁香(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四七湯治七情郁結(jié),痰涎如敗絮,或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五分) 濃樸(一錢二分) 紫蘇(一錢二分) 棗(一枚) 姜(三片)
大川芎丸消風(fēng)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
川芎(二兩) 薄荷(四兩) 桔梗(三兩) 甘草(二兩) 防風(fēng)(二兩) 細(xì)辛(五錢)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小川芎丸治膈上痰。
川芎(二兩) 大黃(二兩) 研末,皂角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神芎導(dǎo)水丸治一切熱痰郁結(jié)。
黃芩(一兩) 黃連(五錢) 川芎(五錢) 薄荷(五錢) 大黃(一兩)滑石(四兩) 黑丑(二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惡心頭眩。
陳皮(一錢)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清氣化痰丸治痰熱。
半夏 膽星 橘紅 枳實(shí) 杏仁 蔞仁 黃芩 茯苓(等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三錢。
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治痰厥頭痛,四肢厥冷。
半夏(一錢) 麥芽(三錢) 神曲(三錢) 白術(shù)(一錢) 蒼術(shù)(一錢)人參(一錢) 黃 (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天麻(六分) 干姜(三分) 黃柏(五分) 研末,每服五錢。
茯苓丸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
半夏(一兩) 茯苓(一兩) 枳殼(五錢) 風(fēng)化硝(二錢五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二錢。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苓桂術(shù)甘湯治胸脅支滿,頭目作眩。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術(shù)(三兩) 甘草(二兩) 水六升,煎三升,分溫服。
甘遂半夏湯治留飲結(jié)于腸胃。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白芍(五枝) 甘草(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渣,加蜜半升,和藥汁煮取八合,溫服。
小青龍湯治水飲溢出于表,營衛(wèi)不利,宜發(fā)汗以散其水。
麻黃(三兩) 白芍(三兩) 五味(半升) 干姜(三兩) 甘草(三兩)細(xì)辛(三兩) 桂枝(三兩) 半夏(半升)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服。
木防己湯治支飲上入膈中。
防己(三兩) 人參(四兩) 桂枝(二兩) 石膏(八兩)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治支飲,胸膈痞滿。
防己(二兩)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茯苓(四兩) 芒硝(三合)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服。
澤瀉湯治支飲之在心下者。
澤瀉(五兩) 白術(shù)(二兩) 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溫服。
濃樸大黃湯治支飲,胸膈痞滿。
濃樸(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shí)(五枚) 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椒目葶藶大黃丸治腹?jié)M,口舌干燥,腸間有水氣者。
防己(一兩) 椒目(五錢) 葶藶(一兩) 大黃(一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濕痰懸飲。
半夏(一升) 茯苓(四兩) 生姜(八兩) 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茯苓飲治痰飲胸痞。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枳實(shí)(二兩) 白術(shù)(三兩) 陳皮(三兩)生姜(四兩)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二賢湯治一切痰飲。
橘皮(一斤) 甘草(四兩) 水四升,煮取一升,分溫服。
豁痰湯治一切痰疾。
柴胡(一錢) 半夏(一錢) 枯芩(五分) 人參(五分) 甘草(五分)紫蘇(五分) 陳皮(一錢) 濃樸(五分) 南星(五分) 薄荷(五分) 枳殼(五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老痰丸潤燥開郁,降火消痰。治老痰凝滯喉間,吐咯難出。
天冬(一兩) 黃芩(一兩) 海粉(一兩) 橘紅(一兩) 連翹(五錢)桔梗(五錢) 青黛(一錢) 香附(五錢) 芒硝(二錢) 蔞仁(五錢)
研末,煉蜜加姜汁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御愛紫宸湯解宿酒噦嘔,惡心痰唾,不進(jìn)飲食。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白芍(一錢) 檀香(一錢) 茯苓(二錢) 官桂(五分) 藿香(一錢) 陳皮(一錢) 葛根(二錢) 良姜(五分) 丁香(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四七湯治七情郁結(jié),痰涎如敗絮,或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五分) 濃樸(一錢二分) 紫蘇(一錢二分) 棗(一枚) 姜(三片)
大川芎丸消風(fēng)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
川芎(二兩) 薄荷(四兩) 桔梗(三兩) 甘草(二兩) 防風(fēng)(二兩) 細(xì)辛(五錢)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小川芎丸治膈上痰。
川芎(二兩) 大黃(二兩) 研末,皂角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神芎導(dǎo)水丸治一切熱痰郁結(jié)。
黃芩(一兩) 黃連(五錢) 川芎(五錢) 薄荷(五錢) 大黃(一兩)滑石(四兩) 黑丑(二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惡心頭眩。
陳皮(一錢)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清氣化痰丸治痰熱。
半夏 膽星 橘紅 枳實(shí) 杏仁 蔞仁 黃芩 茯苓(等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三錢。
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治痰厥頭痛,四肢厥冷。
半夏(一錢) 麥芽(三錢) 神曲(三錢) 白術(shù)(一錢) 蒼術(shù)(一錢)人參(一錢) 黃 (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天麻(六分) 干姜(三分) 黃柏(五分) 研末,每服五錢。
茯苓丸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
半夏(一兩) 茯苓(一兩) 枳殼(五錢) 風(fēng)化硝(二錢五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