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急救廣生集》 為善去疾

    作者: 程鵬程

    孝感監(jiān)文思院趙應道病瘰 ,幾委頓泣別親舊曰∶吾死矣,夫閨閣中一物皆舍得,獨鶴發(fā)老親無托,奈何?語未竟,俄有道人叩門,語趙曰∶病不難愈也。取紙二幅,各掏其中為一方竅,徑可二尺許,以授趙曰∶俟夜燒一幅,灰之調(diào)乳香湯涂患處,留一幅以待后人。言訖,道人不復見,始悟兩方竅乃一呂字也。(《呂祖靈驗記》)

    信神康熙四年五月,江北有五人南渡,其舟子信奉關帝,朝夕頂禮。是夜夢帝云∶明晚五人渡江,決不可根據(jù),若彼必要南渡,我書三個字于汝手心,等彼下船付之一覽。舟子如言,將手中三字捻緊。及晚果有五人趁船,舟子將手放開一照,五人即不見,所留包裹行箱,俱南方瘟疫冊籍之類。舟子至東吳,傳言三字,人多不識“HT 、HT 、HT ”。吳下人信者,多粘于門上,是年貼者,竟不染瘟疫。(《關圣全書》)

    誦經(jīng)一人誦高王觀音經(jīng)甚誠,出行折一足,哀叫菩薩垂救。夢僧授一方,用綠豆粉,新銚炒紫色,井水調(diào)濃敷,紙貼,杉木皮扎定,其效如神。(《四聲本草注》)

    惜字梁 一人,每月延僧,給米三斗,銀三錢,令其日拾字紙,晚交其家,用竹簍貯之。自身衣衿置二袋,一見路溝墻角或垃圾積處,有濕穢字紙拾盛之。一備見皮紙包,見人將字紙包物,即出紙包易之,晚歸并貯于簍。俟本身誕日,將一年拾積字紙焚化河濱,灰送水中,不為人所踐踏。僧死后,其惜如故。越數(shù)年,患膨病已殞,其魂遇僧于橋上,僧問近日行藏,答以病危,僧曰∶此處有一施藥道人,能療此病。引見之,僧對道人備述其惜字。如此道人付藥三丸,令持歸。將至家,嗅丸香甚,吞之,比聞舉家號哭聲遂蘇,索飲橄欖湯甚迫,飲畢溺出如注,盈桶,漸愈,復活二紀。此事不特耳聞,實且目擊。奉勸世人,欲延年卻病者,當以惜字紙為靈丹秘方。(《二惜編》)

    放生杭州周志學生八子,六子俱殤,余二子亦孱弱多病,時有不育之慮。志學年逾五十,心甚不快,偶過西湖,遇一童顏道貌異人謂曰∶子若重有憂者?因告以故,且求小兒延壽之方。異人曰∶人物雖殊,生理本一,為父母者,于小兒生日及每月本命日,誠心為之放生,則生機相感,命自我造生,兒自無夭扎之患。志學謝之,篤倍放生。甫一年,二子并強健無疾,志學遍告同人,百試百驗。(《放生百福編》)

    (按,小兒生日及每月本命,一年不過七日,至期或一二百文,或五六十文,買魚蝦螺蛤之類,虔心放之,生意相關,誠心術也。敢以告世之為父母者。)

    建橋平湖青龍橋,地接泖河,水勢湍急,向架以木,時建時圯。乾隆壬辰,陸萬齡妻張氏指資易以石。氏寡居,老而盲,建橋后,目漸明,年八十三猶康健善飯。(《柘上叢說》)

    救溺陸某,長洲農(nóng)民也。嘗染風疾,發(fā)眉盡脫,累藥無效,自以為必死。遂辭其家,攜一孫,操小舟往來江湖間,丐食為活。嘗晚泊酒家求酒,遇一白衣老人,告曰∶吾善治此疾。即以針刺其兩股,血流如注,命以河水沃之,須臾血止,復以紅藥一丸與之,曰∶服此至夜半出汗,可急入水浴之。問其姓,曰∶姓鐘。問其所居何地,曰∶黃村。陸服其藥,至夜半,果汗。時暑天,如其言,入水浴之,浴畢,呼其孫曰∶吾疾去矣。驚喜不勝,明日操舟還。見者皆驚訝,陸具言其故,往其地謝之,則絕無所謂鐘先生者,惟有一鐘離廟。云或言陸嘗救一投水婦人,亦陰德所致。(《都公譚纂》)

    還金獻縣丐者王希圣,足雙攣,以股代足,以肘撐之。行一日,于路得遺金二百錠,移橐匿草間坐守,以待覓者。俄,商家林人張際飛倉皇尋至,叩之,語相符,舉以還之。張請分取不受,延至家,議養(yǎng)膳終其身。希圣曰∶吾形殘廢,天所罰也,違天坐食,必有后咎,毅然竟去。后臥岳帝祠內(nèi),忽有醉人曳其足,痛不可忍,醉人去后,足已伸矣,由是遂能行,至乾隆已卯年卒。(《國朝祥殃 》)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