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進補,是祖國醫(yī)學(xué)的一大特色。對體質(zhì)虛弱的腦力勞動者尤其必要,是項有益的健康投資,但進補要得當(dāng)。
(1)進補宜“因人而異”、“因癥而異”。
(2)遇有“虛不受補”的病人,宜①補藥量不宜過大;②調(diào)理脾胃功能為先;③不可強補,可由少補過度到多補。
(3)感冒發(fā)熱或慢性舊疾遷延不愈,久病有瘀血內(nèi)阻時,氣候炎熱且有溫?zé)醿?nèi)蘊時,均不宜進補。
(4)壯實之人和進補過量會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如食欲減退、惡心、飽脹、便秘、頭暈、咽痛和牙齦虛浮出血等,可說是“進補反被補藥害”。
(傅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