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基礎護理學》 第一節(jié) 病人入院護理

    病人入院護理包括住院處護理和病人入病區(qū)后的初步護理兩部分。

    一、住院處的護理

    門診住院處是醫(yī)院文明服務的窗口,工作人員對病人及家屬應親切接待,熱情服務,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檢診治療。使病人解除顧慮與恐懼心理,消除陌生感。

    (一)辦理入院手續(xù) 憑住院證到住院處辦理入院手續(xù),應詳細填寫有關登記表格以便日后查詢。住院處安排床位后,應電話通知病房值班護士,做好迎接新病人的準備。

    (二)衛(wèi)生處置 住院處要根據(jù)病人的病情,妥善安排其理發(fā)、沐浴、更衣、剪指(趾)甲等必要的衛(wèi)生處置(危重、分娩、體質虛弱者除外)。傳染病或疑傳染病者則應在隔離室處置。

    (三)護送病人入病室 由專人陪送病人至病房。能步行者可扶助步行,不能行走者視病情用輪椅或平車護送。如系重癥患者在護送途中應注意保暖,不中斷輸液或給氧。護送外傷者應注意使其臥位,保證安全。送至病房后,應向病區(qū)值班護士當面交待病人病情及物品。

    二、病人入病區(qū)后的初步護理

    (一)一般病人入院后的初步護理

    1.準備病床單位及用物 接住院處通知后,值班護士應立即根據(jù)病情需要安排床位。危重者安置在重危病室,傳染病病人應安置在隔離室以便搶救或隔離。備齊病人所需用物,如熱水瓶、痰杯、面盆等。

    2.迎接新病員 值班護士應誠摯熱情地接待病人,使之感到賓至如歸的溫馨,方便且舒適。

    3.填寫住院病歷和有關護理表格

    (1)填寫入院登記、診斷小牌(掛一覽表上)、床頭卡(置于床尾牌內)。

    (2)填寫體溫單眉欄各項目。

    (3)按入院病歷排列順序,夾在病歷夾內

    (4)常規(guī)測量生命體征及體重。體溫、脈搏、呼吸、,一般病人每日測量二次;體溫正常者三天后改為每日一次至出院。發(fā)熱者每日測量四次,體溫超過38.5℃者,每4小時測量一次

    4.報告醫(yī)生,必要時協(xié)助查體,及時執(zhí)行醫(yī)囑。通知營養(yǎng)室準備膳食,按“分級護理”要求護理病人。

    5.填寫“責任制護理”入院記錄 了解病人心身需要,耐心聽取并解答病人的咨詢。在24小時內完成護理入院記錄。必要時制訂護理計劃。

    6.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住院規(guī)則及有關制度,指導病人盡快適應病人角色,遵守住院規(guī)則與探視制度;了解自己的經(jīng)治醫(yī)生、護士;指導其留取常規(guī)檢驗標本的方法。

    7.密切觀察病情,掌握動態(tài)變化情況,及時配合治療或協(xié)助搶救。

    (二)急癥、重危病人的入院初步護理

    1.護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應盡快準備搶救室的床單位,備齊急救藥品、設備器材及用物,并通知醫(yī)生。

    2.病人進入病室應立即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搶救,并做好護理記錄。

    3.在醫(yī)生沒有到位之前,護士應根據(jù)病情及時給氧、吸痰、止血,以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4.昏迷病人或嬰幼兒患者,須暫留陪送人員,以便詢問了解病史。

    (三)分級護理

    分級護理是指根據(jù)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擬定的相應的護理要求,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除危重病人設有特別護理外,等級護理分一、二、三級。

    1.特別護理 凡各種復雜的大手術,嚴重外傷,腦外傷,病危等,應設專人負責24小時護理,謂之特別護理。

    護理要求:根據(jù)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備齊急救藥品、器材以應急需;認真細致地做好皮膚、口腔護理,滿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嚴防并發(fā)癥;避免有害因子的刺激,確保病人安全。

    2.一、二、三級護理的病情依據(jù)和臨床護理要求見表4-1

    一級二級三級病情依據(jù)1.病重需要嚴格臥床休息。1.重病后恢復期,仍應臥床休息者。一、輕癥、慢性病人2.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失血及內出血。2.大手術后病情穩(wěn)定而身體仍虛弱者2.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3.各種大手術后3.年老體弱或慢性功能障礙不宜活動者3.各種疾病及手術后恢復期4.高熱、昏迷、中毒、肝腎功能衰竭病人4.骨牽引、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者4.正常孕婦或產婦5.子癇、驚厥、早產兒6.特殊治療期臨床護理要求1.嚴格臥床休息,協(xié)助各種生活需要1.保持臥床休息,病人可在床上坐起或在室內適當活動1.可適當活動,生活自理2.加強身、心兩方面的護理措施2.協(xié)助調理生活2.每日巡視3-4次3.定期檢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日4次3.加強基礎護理,可由病人自理或協(xié)助進行3.了解病人的治療效果、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4.加強基礎護理,口腔護理每日2-4次,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擦背、拍背、預防褥瘡及并發(fā)癥4.每2-4小時巡視一次4.給予一般衛(wèi)生及防病指導5.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6.注意特殊藥物治療效果及反應7.如病情危急可指派專人負責24小時護理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陳三山
  •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現(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