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腎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為腎陽虛虧,既不能溫養(yǎng)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陽生之時,其氣不振,陰寒反勝,則腹鳴奔響作脹,瀉去一、二行乃安。此病藏于腎,宜治下而不宜治中。方用∶
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補骨脂四兩 生姜八兩 紅棗一百枚
上搗末,以蒸熟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熱湯下,晚食前更進一服。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腎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為腎陽虛虧,既不能溫養(yǎng)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陽生之時,其氣不振,陰寒反勝,則腹鳴奔響作脹,瀉去一、二行乃安。此病藏于腎,宜治下而不宜治中。方用∶
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補骨脂四兩 生姜八兩 紅棗一百枚
上搗末,以蒸熟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熱湯下,晚食前更進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