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紅藤丹參湯:紅藤、丹參、赤芍、黃柏、敗醬草、夏枯草、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三棱、莪術(shù)等。每日一劑,水煎至100C,藥溫38~39C,保留灌腸。治療前排便,灌腸刪臥15分鐘,經(jīng)期停治。第二煎分早晚內(nèi)服。加減法:肝郁者,加柴胡、郁金;寒濕盛,加細辛、桂枝;腎虛,加川斷、桑寄生。
治療效果
治療40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輸卵管碘油造影或通液證實。痊愈(輸卵管暢通)28例,其中妊娠18例;有效(阻塞好轉(zhuǎn))10例,無效2例。
按,本方系萬如忱等醫(yī)療經(jīng)驗。曾刊于《北京中醫(yī)》1988年,第5期。
溫經(jīng)湯:當歸、白芍、桂枝、吳萸、川芎、半夏、丹皮、麥冬、阿膠、黨參、甘草、生姜。水煎服。加減法:氣滯血瘀者,加川楝子、山甲、路路通、丹參;兼脾腎陰虛者,加菟絲子、韭菜子、鹿角片、紫河車、龜齡集;兼肝資氣虛者,加熟地、雞血
藤、制首烏、杞于、鎖陽;兼痰濕阻滯者,加香附子、蒼術(shù)、白芥子、黃柏。
治療效果,
治療32例。年齡在20~29歲14例,30~39歲16例,40歲以上2例;其中輸卵管阻塞17例,子宮發(fā)育不良5例,排卵障礙3例,附件炎4例,其它3例。懷孕19例。,
按:本方系甘錫民醫(yī)療經(jīng)驗。曾刊于《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紅藤丹參湯:紅藤、丹參、赤芍、黃柏、敗醬草、夏枯草、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三棱、莪術(shù)等。每日一劑,水煎至100C,藥溫38~39C,保留灌腸。治療前排便,灌腸刪臥15分鐘,經(jīng)期停治。第二煎分早晚內(nèi)服。加減法:肝郁者,加柴胡、郁金;寒濕盛,加細辛、桂枝;腎虛,加川斷、桑寄生。
治療效果
治療40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輸卵管碘油造影或通液證實。痊愈(輸卵管暢通)28例,其中妊娠18例;有效(阻塞好轉(zhuǎn))10例,無效2例。
按,本方系萬如忱等醫(yī)療經(jīng)驗。曾刊于《北京中醫(yī)》1988年,第5期。
溫經(jīng)湯:當歸、白芍、桂枝、吳萸、川芎、半夏、丹皮、麥冬、阿膠、黨參、甘草、生姜。水煎服。加減法:氣滯血瘀者,加川楝子、山甲、路路通、丹參;兼脾腎陰虛者,加菟絲子、韭菜子、鹿角片、紫河車、龜齡集;兼肝資氣虛者,加熟地、雞血
藤、制首烏、杞于、鎖陽;兼痰濕阻滯者,加香附子、蒼術(shù)、白芥子、黃柏。
治療效果,
治療32例。年齡在20~29歲14例,30~39歲16例,40歲以上2例;其中輸卵管阻塞17例,子宮發(fā)育不良5例,排卵障礙3例,附件炎4例,其它3例。懷孕19例。,
按:本方系甘錫民醫(yī)療經(jīng)驗。曾刊于《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