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名醫(yī)匯粹》 肝脾虧損頭目耳鼻等證

    作者: 羅美

    給事張禹功,目赤不明,服祛風(fēng)散熱藥,反畏明重聽,脈大而虛,此因勞心過度,飲食失節(jié)。以補中益氣加茯苓、棗仁,山藥、山萸,五味,頓愈。又勞役復(fù)甚,用十全大補兼以前藥,漸愈,卻用補中益氣加前藥而痊。東垣云∶諸經(jīng)脈絡(luò),皆走于面而行空竅,其清氣散于目而為精,走于耳而為聽。若心煩事冗,飲食失節(jié),脾胃虧損,心火太甚,百脈沸騰,邪害空竅而失明矣。況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為失所,若不理脾胃,不養(yǎng)氣血,乃治標而不治本也。

    少宰李浦汀,耳如蟬鳴,服四物湯,耳鳴益甚,此元氣虧損之癥。五更服六味丸,食前服補中益氣,頓愈。此證若血虛而有火,用八珍加山梔、柴胡;氣虛而有火,四君加山梔、柴胡;若因怒遂聾,用小柴胡加芎、歸、山梔;虛用補中益氣加山梔;午前甚,用四物加術(shù),苓;久須用補中益氣;午后甚,用地黃丸。

    一儒者,兩目作痛,服降火祛風(fēng)之藥,兩目如絳,熱倦殊甚。余用十全大補湯數(shù)劑,諸證悉退,服補中益氣兼六味丸而愈。復(fù)因勞役,午后目澀體倦,服十全大補而痊。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