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鑒》 痢病

    作者: 龔信

    三神丸(劉州判傳) 治瀉痢。

    南草烏(光圓者用三兩,一兩燒存性,一兩去皮尖,火煨,一兩去皮尖,生用)

    上為末,水打面糊丸,如綠豆大。每三、五丸或八、九丸,水瀉熟水待冷送下。去血,黃連甘草湯下。

    白痢,干姜湯下,俱用冷服。忌一切熱物,雞肉魚胙腥膩等物。

    鐵門拴(魏進(jìn)士傳) 治赤白痢疾,五種泄瀉。

    文蛤(炒黃色,一兩) 黃丹(二錢) 白礬(半生半枯,三錢)

    上為細(xì)末,黃蠟一兩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大人十五丸,小兒五、七丸,茶一錢,姜二錢,煎湯下。

    鳳凰煎治休息痢及疳瀉日久,不能愈者。

    雞子一枚,打破,用黃蠟一塊,如指大,銚內(nèi)熔,以雞子拌炒熱,空心食之。

    一方治噤口痢,并瀉。

    用燒餅一個,乘熱分作兩邊,將一邊納木鱉子,泥搭臍上,冷則易之。

    一方治熱痢。

    黃連 細(xì)茶 生姜(各等分,水煎服)

    封臍治痢良方(張西齋傳)

    王瓜藤(經(jīng)霜,曬干,燒存性)

    上為末,香油調(diào),納臍中,立效。

    點(diǎn)眼治噤口痢方(李興湖傳)

    首胎糞(炙,干,一錢) 雄黃(五分) 胡黃連(四分) 片腦(少許)

    上為細(xì)末,點(diǎn)兩眼大 ,即效。

    治小兒久瀉、久痢不止,及滿口生瘡,白爛如泥,疼痛叫哭,諸藥不效者。(張魏川傳)

    巴豆(一個,去殼) 瓜子仁(七個) 燒錢灰(一個)

    上共搗一處,如泥,津調(diào)貼在兩眉間正中,待成泡揭去,即已。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