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蜜煎諸果法
凡果酸者,用樸硝泡水。大段硬酸者,用滾湯泡化樸硝,冷浸,去酸味漉出,淘過控干。
煉蜜放冷水,再入舊蜜,煎如琥珀色卻收去,凈器中煉蜜養(yǎng)之。若果軟 者,只煉蜜放冷,澆淹一宿,換蜜煎,不用鐵器。
蜜梅(杏同)梅子青者,或去核,或不去核,或鏤花,或切片皆可。先用鹽水浸一宿,次日漉干,用蜜浸之日中。
以盆貯曬,日愈烈愈佳。但嘗蜜酸苦即換,以甜為度,收之,至來年換蜜又曬?;蚪?jīng)一兩月開看,但覺略有動變,即換蜜曬收,久藏彌佳。有用銅青入蜜浸者,色雖青而味不美,不必用也。
椒梅黃梅一百個為率,用盆硝少許焯過,漉出控干,捶碎。入生姜絲一斤,甘草四兩,川椒皮一兩,瓷盆拌勻。又入炒鹽半斤同曬。如欲作梅湯,曬放稀。欲作餅子,曬放干。曬時兩三日攪一次。
糖椒梅梅子半青黃者,捶碎核,以鹽腌一日,凈瓦罐中鋪梅一層,入砂糖,用姜絲、椒片和勻。一層層重重鋪罐內(nèi),八分滿以物蓋。蒸一遍再用生紗蒙罐口,曬十日可用。
糖醋梅用青梅,但核已堅硬便可。雖苦亦不妨,只不可用黃熟。切去兩頭,以刀直利作細(xì)路,每個用胡粉少許,手指揩切處,不要多。以糖和醋,每梅一百個,用糖一斤半,極可久住,周年一換糖醋,半年一開,視之略有動作,便換糖醋,不動作不必?fù)Q。
糖燒李子李一斗、鹽二兩、糖三斤。先將李用鹽水浸一宿,曬干。先以鹽泥固罐四圍,炙令干。入糖拌李在內(nèi),以瓦片蓋,泥封。用糠皮火燒一宿,開收之。
糖燒栗子栗肉一斗,鹽水浸一宿,曬干,入新甕內(nèi)。用白蜜五斤、花椒一兩,文武火燒一夜,明日早收。入糖二斤再燒,候冷,別器收。
燒木瓜木瓜去皮穣,紫草少許作色,控干入罐,以糖層層間放,微火燒一宿收之。
糖蘇木瓜木瓜大者一對,去皮,切作瓣,白鹽一兩,新紫蘇葉二兩,曬干切細(xì)用,腌小時,入生姜絲四兩,糖二十兩,拌勻,瓷器貯,日中曝之,時時抄勻,以干為度。
藕煎大藕五斤,切二寸長,又碎切之。日曬出水氣,以沙糖五斤、甘草末一兩,拌勻,入瓷罐內(nèi),又入蜜一斤,用泥封罐口,慢火煮一伏時,待冷開用。
姜煎社前嫩姜,不令見水。用生粗布拭凈,用蜜煎去頭水,換蜜煎,令金色,凈器收之。
糖橘洞庭塘南橘一百個,寬湯煮過,令酸味十去六七。皮上劃開四五刀,捻去核,壓干留下。
所壓汁和糖二斤,鹽少許,沒其橘,重湯頓之,日曬直至鹵干為度,乃收貯。
薰橘用鹽少許,甘草末和湯浸橘少時,火上薰之。
脆梅好梅子一斤,肉多核小圓者佳。飛鹽一兩、明礬半兩,量以水調(diào)勻下缸,浸梅子沒至背。
五六日梅黃,漉起出。以清水淋去鹽礬氣味盡,控干。每個切去核,再下白水浸一宿,令味淡。
若嘗有酸味,再換水浸至淡,滾湯焯過,瀝干,滾湯漿候溫,浸一宿漉出,再將糖漿滾熱,焯過瀝干,待梅并糖漿溫,再浸梅在漿內(nèi)。如漿濃則可久留,溫則梅不皺。須如此再浸再漉三四次佳。
白梅梅子擇肥大紅臉者,摘下勿掐,每一百個用鹽汁三四碗,浸過兩宿,漉出控干,別用鹽一百兩,重滾湯開,薄紙濾取清汁寬浸,日中曬之,候鹽汁凝霜為熟。又不如爐灰□浸一宿,洗曬干汁為度。
楊梅煎梅三斤為率,用鹽一兩腌半日,沸湯浸一宿,控干。糖二斤,輕手拌勻,日曬汁干收。
水楊梅先和鹽水浸梅于盆,鹽多則浮,鹽少則沉,著中則味佳,留之。若要妙不損,將瓶貯水于樹上,摘入瓶中浸,甚妙。
金橘煎金橘以刀勻厘細(xì)路,法酒煮,候冷,以針挑去核,瑾扁,酒汁盡,每一斤用蜜半斤煎,去酸苦水,再以蜜半斤煎,入器收之。
木瓜煎取初收木瓜于湯內(nèi)炸過,令白色取出放冷,于頭上開蓋,尖刀取出穣,凈,便入鹽一小匙,候水出即入白芷、細(xì)辛、 本、藿香、川芎、胡椒、砂仁等分為末,瓜一枚內(nèi)一小匙,以瓜內(nèi)鹽水調(diào)勻,日曬候木瓜干,入熟蜜令滿,又曬蜜干為度。
橄欖煎用水于瓦上擦去濃皮,銅刀界破,入蜜一半,沸湯浸了,煮一伏時自然去核,候干,煉蜜再煎數(shù)沸收貯。
炒栗栗子不拘多少,用砂銚或熨斗,中入油紙捻一個同炒妙?;蛳扔诒娎踔袚穸?,方平可作合者,卻以一枚用香油涂濕,一枚用水涂濕,仍以作合置鍋底,然后取眾栗逐旋,蓋加二栗之上。雖多至一二斗亦不妨,卻蓋鍋,密,火燒一飯頓取出,其栗顆顆有油,且不粘殼,又酥爛至妙。
法制杏仁杏仁一斤,用滾灰水炸過,曬干用。面炒熟,煉蜜拌勻,下后項藥拌之。砂仁、陳皮、茴香、薄荷、白豆蔻、檀香各二錢,甘草三錢,炙,同為細(xì)末用,拌杏仁食之,治肺氣喘促,心腹脹悶。
燒杏仁杏仁以香油炸,焦黃色為度。用鐵線絡(luò)杓撈起,候冷定,食之極肥美。
東瓜煎經(jīng)霜老瓜去青皮,以近青赤肉,切片,沸湯炸過,放冷。以鍛石湯浸一宿,去灰水,以蜜放瓷器內(nèi)熬熟,下瓜片,煎數(shù)沸漉出,別用蜜煎,候瓜色微黃傾出,待冷以瓷器收,煉蜜養(yǎng)之。
又東瓜煎東瓜去皮,切作片于滾湯炸過,鹽、醋同生芥菜拌勻,同腌一日漉出東瓜控干,入熬熟冷蜜和入瓶,緊封口,十日可吃。
筍煎筍,新米和殼煮七分熟,去皮。隨意雕切,每十斤以蜜半斤浸半日,漉干即用。三斤煎成收之。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蜜煎諸果法
凡果酸者,用樸硝泡水。大段硬酸者,用滾湯泡化樸硝,冷浸,去酸味漉出,淘過控干。
煉蜜放冷水,再入舊蜜,煎如琥珀色卻收去,凈器中煉蜜養(yǎng)之。若果軟 者,只煉蜜放冷,澆淹一宿,換蜜煎,不用鐵器。
蜜梅(杏同)梅子青者,或去核,或不去核,或鏤花,或切片皆可。先用鹽水浸一宿,次日漉干,用蜜浸之日中。
以盆貯曬,日愈烈愈佳。但嘗蜜酸苦即換,以甜為度,收之,至來年換蜜又曬?;蚪?jīng)一兩月開看,但覺略有動變,即換蜜曬收,久藏彌佳。有用銅青入蜜浸者,色雖青而味不美,不必用也。
椒梅黃梅一百個為率,用盆硝少許焯過,漉出控干,捶碎。入生姜絲一斤,甘草四兩,川椒皮一兩,瓷盆拌勻。又入炒鹽半斤同曬。如欲作梅湯,曬放稀。欲作餅子,曬放干。曬時兩三日攪一次。
糖椒梅梅子半青黃者,捶碎核,以鹽腌一日,凈瓦罐中鋪梅一層,入砂糖,用姜絲、椒片和勻。一層層重重鋪罐內(nèi),八分滿以物蓋。蒸一遍再用生紗蒙罐口,曬十日可用。
糖醋梅用青梅,但核已堅硬便可。雖苦亦不妨,只不可用黃熟。切去兩頭,以刀直利作細(xì)路,每個用胡粉少許,手指揩切處,不要多。以糖和醋,每梅一百個,用糖一斤半,極可久住,周年一換糖醋,半年一開,視之略有動作,便換糖醋,不動作不必?fù)Q。
糖燒李子李一斗、鹽二兩、糖三斤。先將李用鹽水浸一宿,曬干。先以鹽泥固罐四圍,炙令干。入糖拌李在內(nèi),以瓦片蓋,泥封。用糠皮火燒一宿,開收之。
糖燒栗子栗肉一斗,鹽水浸一宿,曬干,入新甕內(nèi)。用白蜜五斤、花椒一兩,文武火燒一夜,明日早收。入糖二斤再燒,候冷,別器收。
燒木瓜木瓜去皮穣,紫草少許作色,控干入罐,以糖層層間放,微火燒一宿收之。
糖蘇木瓜木瓜大者一對,去皮,切作瓣,白鹽一兩,新紫蘇葉二兩,曬干切細(xì)用,腌小時,入生姜絲四兩,糖二十兩,拌勻,瓷器貯,日中曝之,時時抄勻,以干為度。
藕煎大藕五斤,切二寸長,又碎切之。日曬出水氣,以沙糖五斤、甘草末一兩,拌勻,入瓷罐內(nèi),又入蜜一斤,用泥封罐口,慢火煮一伏時,待冷開用。
姜煎社前嫩姜,不令見水。用生粗布拭凈,用蜜煎去頭水,換蜜煎,令金色,凈器收之。
糖橘洞庭塘南橘一百個,寬湯煮過,令酸味十去六七。皮上劃開四五刀,捻去核,壓干留下。
所壓汁和糖二斤,鹽少許,沒其橘,重湯頓之,日曬直至鹵干為度,乃收貯。
薰橘用鹽少許,甘草末和湯浸橘少時,火上薰之。
脆梅好梅子一斤,肉多核小圓者佳。飛鹽一兩、明礬半兩,量以水調(diào)勻下缸,浸梅子沒至背。
五六日梅黃,漉起出。以清水淋去鹽礬氣味盡,控干。每個切去核,再下白水浸一宿,令味淡。
若嘗有酸味,再換水浸至淡,滾湯焯過,瀝干,滾湯漿候溫,浸一宿漉出,再將糖漿滾熱,焯過瀝干,待梅并糖漿溫,再浸梅在漿內(nèi)。如漿濃則可久留,溫則梅不皺。須如此再浸再漉三四次佳。
白梅梅子擇肥大紅臉者,摘下勿掐,每一百個用鹽汁三四碗,浸過兩宿,漉出控干,別用鹽一百兩,重滾湯開,薄紙濾取清汁寬浸,日中曬之,候鹽汁凝霜為熟。又不如爐灰□浸一宿,洗曬干汁為度。
楊梅煎梅三斤為率,用鹽一兩腌半日,沸湯浸一宿,控干。糖二斤,輕手拌勻,日曬汁干收。
水楊梅先和鹽水浸梅于盆,鹽多則浮,鹽少則沉,著中則味佳,留之。若要妙不損,將瓶貯水于樹上,摘入瓶中浸,甚妙。
金橘煎金橘以刀勻厘細(xì)路,法酒煮,候冷,以針挑去核,瑾扁,酒汁盡,每一斤用蜜半斤煎,去酸苦水,再以蜜半斤煎,入器收之。
木瓜煎取初收木瓜于湯內(nèi)炸過,令白色取出放冷,于頭上開蓋,尖刀取出穣,凈,便入鹽一小匙,候水出即入白芷、細(xì)辛、 本、藿香、川芎、胡椒、砂仁等分為末,瓜一枚內(nèi)一小匙,以瓜內(nèi)鹽水調(diào)勻,日曬候木瓜干,入熟蜜令滿,又曬蜜干為度。
橄欖煎用水于瓦上擦去濃皮,銅刀界破,入蜜一半,沸湯浸了,煮一伏時自然去核,候干,煉蜜再煎數(shù)沸收貯。
炒栗栗子不拘多少,用砂銚或熨斗,中入油紙捻一個同炒妙?;蛳扔诒娎踔袚穸?,方平可作合者,卻以一枚用香油涂濕,一枚用水涂濕,仍以作合置鍋底,然后取眾栗逐旋,蓋加二栗之上。雖多至一二斗亦不妨,卻蓋鍋,密,火燒一飯頓取出,其栗顆顆有油,且不粘殼,又酥爛至妙。
法制杏仁杏仁一斤,用滾灰水炸過,曬干用。面炒熟,煉蜜拌勻,下后項藥拌之。砂仁、陳皮、茴香、薄荷、白豆蔻、檀香各二錢,甘草三錢,炙,同為細(xì)末用,拌杏仁食之,治肺氣喘促,心腹脹悶。
燒杏仁杏仁以香油炸,焦黃色為度。用鐵線絡(luò)杓撈起,候冷定,食之極肥美。
東瓜煎經(jīng)霜老瓜去青皮,以近青赤肉,切片,沸湯炸過,放冷。以鍛石湯浸一宿,去灰水,以蜜放瓷器內(nèi)熬熟,下瓜片,煎數(shù)沸漉出,別用蜜煎,候瓜色微黃傾出,待冷以瓷器收,煉蜜養(yǎng)之。
又東瓜煎東瓜去皮,切作片于滾湯炸過,鹽、醋同生芥菜拌勻,同腌一日漉出東瓜控干,入熬熟冷蜜和入瓶,緊封口,十日可吃。
筍煎筍,新米和殼煮七分熟,去皮。隨意雕切,每十斤以蜜半斤浸半日,漉干即用。三斤煎成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