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易簡諸方

    作者: 徐春甫

    《濟眾方》∶治痔瘡如蟲齒,以刺 皮燒末,以香油和敷之。

    又方∶治痔血不瘥,以刺 皮為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

    一方∶治五痔下血不止,用杏仁去皮尖,水一升研,濾汁煎減半,投米煮粥溫,空心食之。

    一方∶治腸痔大便常血,赤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復內(nèi)酒中,候酒盡為末,酒調方寸匕日三服。

    《圣惠方》治翻花痔,用馬齒莧一斤燒灰細研,豬脂調敷。

    一方∶用干木瓜為末,鱔魚身上涎調敷以紙搭之。

    一方∶用枇杷葉蜜涂炙燥為末,烏梅肉焙燥為末和勻,先以痔洗凈,次以藥敷之。

    《肘后方》∶治漏用蜂房,(炒令黃為細末。)每用一錢,臘月豬油調敷瘡上。

    《千金方》∶治痔,用臘月牛血脾一具煮熟食,瘳。忌鹽、醬,未瘳,再食。

    一方∶治五痔,五月五日采蒼耳葉,(陰干為末。)空心米飲調服方寸匕。

    一方∶治痔漏膿血不止,棕櫚花曬干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三錢。

    《食醫(yī)心鏡》∶治痔 瘡,鴛鴦一只煮熟,細切,以五味鹽醋調和食之,或空心和羹食尤妙。

    一方∶治雞冠痔下血,用嫩槐葉(一斤),蒸如茶法,研末,空心調下二錢。

    一方∶用鯉魚膾和姜 煮汁食,忌冷物。又方用鯽魚作羹食。

    一方∶用羊蹄根葉一碗爛蒸,油鹽調食之。

    一方∶治五痔不以年月久新,用枳殼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二十丸。

    一方∶用河邊水漂楊柳根上赤須,不以多少,煎湯洗極效。

    一方∶用大甘草八寸,以長流水一碗蘸,炙盡一碗水干為度,銼酒、水各一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一方∶用蒼耳子焙干為末,空心蜜湯調下二錢。

    一方∶治痔漏用蒼術、地榆各二兩,皂角去皮弦一兩,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細嚼,糟姜溫酒送下。

    《經(jīng)驗方》∶治痔 有頭,芫花入土根洗凈,木臼搗,少以水和,絞汁于銅銚內(nèi),慢火熬成膏,將絲線于膏內(nèi)渡過系痔,系時微痛,候心躁,痔落時以紙捻入膏藥于竅內(nèi),永除根。

    一方∶治痔漏,凡患此者,常食榧子妙。

    一方∶用豆豉、槐花炒等分為末,水煎一碗服,或作丸子服,亦好。

    一方∶用鳳眼草、赤皮蔥、花椒搗碎,漿水煎滾,置盆中,令熱氣薰痔,溫時洗不過數(shù)次愈。

    一方∶用黑白牽牛共一合炒黃為末,豬肉四兩切細炒熟,與末拌勻,只一次服盡,白米飲半碗,會壓之,下白蟲為效。

    一方∶治痔或癢或痛,用甘草、白芷、荊芥、槐花煎湯薰洗。

    氣血下墜,沖突馬痔,既不能坐,又不能行立,惟導引之法可愈矣。

    一法∶高枕偃臥,心氣氣定,其腫自收。

    一法∶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受氣,眾節(jié)氣散,來去三七,欲得捉,左右側身,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氣血凝滯,髓內(nèi)冷,血冷筋急,痔漏腫痛。

    一法∶兩足相蹈,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捧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勞痔病。

    一法∶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通,治五痔。

    一法∶一足蹈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