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當(dāng)歸六黃湯治盜汗之圣藥。
當(dāng)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連 黃芩 黃柏(各一錢) 黃 (蜜炙,二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服。或加甘草、浮麥、麻黃根。
黃 六一湯治陰陽俱虛而盜汗。
黃 (蜜炙,六錢) 甘草(炙,一錢) 水二盞,煎一盞服。
黃 湯治虛盜汗。
黃 (蜜炙) 人參 甘草(炙) 白扁豆(炒) 白術(shù)(炒) 白茯苓 陳皮 半夏(制)山藥 干葛(各等分)
每服八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神效麥麩湯治心氣盜汗。
麥麩(炒黃色,一錢) 防風(fēng) 白術(shù)(炒) 牡蠣(制) 黃 (蜜炙。各錢半)
水二盞,棗二枚,煎八分,調(diào)辰砂妙香散,極效。
辰砂妙香散治盜汗,補氣血,安心神。
大補陰丸治盜汗。(方見虛損門)
玉屏風(fēng)散治自汗、盜汗俱效。(方見自汗門。)
白苓湯治虛盜汗。
黃 (炙) 防風(fēng) 白茯苓 白術(shù)(各一錢) 麻黃根 甘草 牡蠣(各五分) 小麥(五粒)
上水盞半,煎八分,食遠服。
麥煎散治營衛(wèi)不調(diào),夜多盜汗,四肢煩痛,肌肉消瘦。
知母 石膏 甘草(炙) 滑石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赤芍藥 葶藶 人參 白茯苓 麻黃銀(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食遠調(diào)服。
石斛散治陰虛盜汗。
柴胡 防風(fēng) 五味子 小草 遠志(去心) 黃 (炙) 官桂 石斛 白術(shù)(炒) 甘草(炙) 茯苓(各等分)
上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溫服。
生地黃煎治陰火盜汗。
生地黃 當(dāng)歸 黃 (炙) 黃連 黃芩 甘草(炙) 麻黃根 黃柏 浮小麥(各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術(shù)茯湯治脾虛盜汗。
白術(shù)(三錢) 白茯苓(二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調(diào)妙香散,至夜溫服。
參苓散治睡中汗出。
酸棗仁(炒去衣) 人參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食遠米飲調(diào)下。大人小兒皆可服。
龍膽散治盜汗有熱。
龍膽草 防風(fēng)(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diào)下,臨臥服。
防風(fēng)散治盜汗不止。
防風(fēng)(一兩) 人參(半兩) 川芎(四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臨臥米湯調(diào)下。
正氣散治盜汗。
黃柏(炒) 知母(炒。各二錢) 甘草(炙,六分)
上水盞半,煎八分,熱服。
四白散治男婦血虛發(fā)熱,夜多盜汗,羸瘦,腳痛不能行。
白術(shù) 白扁豆 白茯苓 白豆蔻 濃樸(姜汁炒) 黃 (各七分) 藿香 益智仁 人參 半夏 陳皮 烏藥 甘草 芍藥(各五分) 檀香 沉香(各一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溫服。
椒目散治盜汗日久不止。
椒目 麻黃根(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食后無灰酒調(diào)下。
白術(shù)散治盜汗極驗。
白術(shù)(半斤,切成小塊,用浮麥一升,水一斗,煮干,如白術(shù)尚硬,又加水,者爛取起,切片焙干,去麥)
上為末,每服三錢。別用浮麥煎湯,食遠調(diào)服。
治盜汗歌曰∶睡中有汗醒時知,熟煮豬筒骨最宜。濃汁熱調(diào)平胃散,清晨一服夜應(yīng)稀。
□
(下焦?jié)駸岵恍?,以致陰間及囊俱有汗出,常常不干是也。治法宜去下焦?jié)駸?,利小水,滋陰而自止。?/p>
青娥丸治陰汗不干。(方見腰痛門。)
大蒜丸治陰汗?jié)癜W。用大蒜煨熟,剝?nèi)テ€碾,同豆豉末搜和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燈草湯下。
珍珠散治陰汗。
蛤粉 牡蠣粉(等分)
為細(xì)末,絹袋盛撲。
(腳汗為脾經(jīng)濕熱內(nèi)淫于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陽氣內(nèi)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濕熱內(nèi)淫也。)
清脾散治手足心出汗。
白術(shù)(炒) 蒼術(shù) 茯苓 半夏 黃連(各一錢) 滑石 柴胡 升麻 甘草 羌活(各五分)
水二盞,加燈心煎八分,空心服。
牡蠣散治腳汗,除穢氣。
牡蠣( ) 白礬(枯) 密陀僧 黃丹(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干摻腳指縫中,即收。
《本草衍義》∶椒目治盜汗切效。將椒目微炒,研為細(xì)末。每服五分,以豬上唇煎湯調(diào),臨臥服。蓋椒目行水,又治水腫。
《本草藥性論》∶治盜汗。牡蠣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一方∶治盜汗。浮小麥一撮煎湯,調(diào)防風(fēng)、牡蠣末二錢,空心服。
《道藏經(jīng)》∶治陰汗。綿黃 凈洗,橫切細(xì),入銚內(nèi),滴酒炒干脆,為末。以豬心煮熟蘸食之效。
《肘后方》∶治腳汗。用白礬一兩,水二升煎,洗腳瘥。
一方∶治腳汗。用白礬、干葛,等分為咀,每二兩水三升,煎十余沸,乘熱洗腳,一日二次,經(jīng)三五日自然無汗。
一方∶治腳汗。用楊花不拘多水,水煎洗腳,鋪于鞋底中蹉之。
一方∶治腳汗不干。用燒人場內(nèi)死尸土灰,鋪于鞋底蹉之效。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當(dāng)歸六黃湯治盜汗之圣藥。
當(dāng)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連 黃芩 黃柏(各一錢) 黃 (蜜炙,二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服。或加甘草、浮麥、麻黃根。
黃 六一湯治陰陽俱虛而盜汗。
黃 (蜜炙,六錢) 甘草(炙,一錢) 水二盞,煎一盞服。
黃 湯治虛盜汗。
黃 (蜜炙) 人參 甘草(炙) 白扁豆(炒) 白術(shù)(炒) 白茯苓 陳皮 半夏(制)山藥 干葛(各等分)
每服八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神效麥麩湯治心氣盜汗。
麥麩(炒黃色,一錢) 防風(fēng) 白術(shù)(炒) 牡蠣(制) 黃 (蜜炙。各錢半)
水二盞,棗二枚,煎八分,調(diào)辰砂妙香散,極效。
辰砂妙香散治盜汗,補氣血,安心神。
大補陰丸治盜汗。(方見虛損門)
玉屏風(fēng)散治自汗、盜汗俱效。(方見自汗門。)
白苓湯治虛盜汗。
黃 (炙) 防風(fēng) 白茯苓 白術(shù)(各一錢) 麻黃根 甘草 牡蠣(各五分) 小麥(五粒)
上水盞半,煎八分,食遠服。
麥煎散治營衛(wèi)不調(diào),夜多盜汗,四肢煩痛,肌肉消瘦。
知母 石膏 甘草(炙) 滑石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赤芍藥 葶藶 人參 白茯苓 麻黃銀(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食遠調(diào)服。
石斛散治陰虛盜汗。
柴胡 防風(fēng) 五味子 小草 遠志(去心) 黃 (炙) 官桂 石斛 白術(shù)(炒) 甘草(炙) 茯苓(各等分)
上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溫服。
生地黃煎治陰火盜汗。
生地黃 當(dāng)歸 黃 (炙) 黃連 黃芩 甘草(炙) 麻黃根 黃柏 浮小麥(各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術(shù)茯湯治脾虛盜汗。
白術(shù)(三錢) 白茯苓(二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調(diào)妙香散,至夜溫服。
參苓散治睡中汗出。
酸棗仁(炒去衣) 人參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食遠米飲調(diào)下。大人小兒皆可服。
龍膽散治盜汗有熱。
龍膽草 防風(fēng)(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diào)下,臨臥服。
防風(fēng)散治盜汗不止。
防風(fēng)(一兩) 人參(半兩) 川芎(四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臨臥米湯調(diào)下。
正氣散治盜汗。
黃柏(炒) 知母(炒。各二錢) 甘草(炙,六分)
上水盞半,煎八分,熱服。
四白散治男婦血虛發(fā)熱,夜多盜汗,羸瘦,腳痛不能行。
白術(shù) 白扁豆 白茯苓 白豆蔻 濃樸(姜汁炒) 黃 (各七分) 藿香 益智仁 人參 半夏 陳皮 烏藥 甘草 芍藥(各五分) 檀香 沉香(各一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溫服。
椒目散治盜汗日久不止。
椒目 麻黃根(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食后無灰酒調(diào)下。
白術(shù)散治盜汗極驗。
白術(shù)(半斤,切成小塊,用浮麥一升,水一斗,煮干,如白術(shù)尚硬,又加水,者爛取起,切片焙干,去麥)
上為末,每服三錢。別用浮麥煎湯,食遠調(diào)服。
治盜汗歌曰∶睡中有汗醒時知,熟煮豬筒骨最宜。濃汁熱調(diào)平胃散,清晨一服夜應(yīng)稀。
□
(下焦?jié)駸岵恍?,以致陰間及囊俱有汗出,常常不干是也。治法宜去下焦?jié)駸?,利小水,滋陰而自止。?/p>
青娥丸治陰汗不干。(方見腰痛門。)
大蒜丸治陰汗?jié)癜W。用大蒜煨熟,剝?nèi)テ€碾,同豆豉末搜和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燈草湯下。
珍珠散治陰汗。
蛤粉 牡蠣粉(等分)
為細(xì)末,絹袋盛撲。
□
(腳汗為脾經(jīng)濕熱內(nèi)淫于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陽氣內(nèi)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濕熱內(nèi)淫也。)
清脾散治手足心出汗。
白術(shù)(炒) 蒼術(shù) 茯苓 半夏 黃連(各一錢) 滑石 柴胡 升麻 甘草 羌活(各五分)
水二盞,加燈心煎八分,空心服。
牡蠣散治腳汗,除穢氣。
牡蠣( ) 白礬(枯) 密陀僧 黃丹(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干摻腳指縫中,即收。
□
《本草衍義》∶椒目治盜汗切效。將椒目微炒,研為細(xì)末。每服五分,以豬上唇煎湯調(diào),臨臥服。蓋椒目行水,又治水腫。
《本草藥性論》∶治盜汗。牡蠣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一方∶治盜汗。浮小麥一撮煎湯,調(diào)防風(fēng)、牡蠣末二錢,空心服。
《道藏經(jīng)》∶治陰汗。綿黃 凈洗,橫切細(xì),入銚內(nèi),滴酒炒干脆,為末。以豬心煮熟蘸食之效。
《肘后方》∶治腳汗。用白礬一兩,水二升煎,洗腳瘥。
一方∶治腳汗。用白礬、干葛,等分為咀,每二兩水三升,煎十余沸,乘熱洗腳,一日二次,經(jīng)三五日自然無汗。
一方∶治腳汗。用楊花不拘多水,水煎洗腳,鋪于鞋底中蹉之。
一方∶治腳汗不干。用燒人場內(nèi)死尸土灰,鋪于鞋底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