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梭羅

    拼音注音Dì Suō Luó別名

    地浮萍、一團云(《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地錢科植物地錢全體。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濕地。

    原形態(tài)

    原葉體扁平,呈葉狀,先端2叉分裂,表面綠色,氣孔和氣孔區(qū)劃顯明,下面帶褐色,生有假根。雌雄異體,長大后各生傘狀的雌托和雄托;雌托的傘狀部邊緣裂成細條,下面生許多雌器,器內各生一個卵;雄托上面著生雄器,內生有纖毛的精子;孢子體基部著生于雌托,一端長成蒴,內生孢子。原葉體近中肋處能發(fā)生杯狀體,內生胚芽,營無性生殖。

    化學成分

    含大量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

    性味

    性涼,味淡。

    功能主治

    生肌,拔毒,清熱。

    復方

    ①治燙傷及癬:地梭羅焙干研末。調菜油敷患處。

    ②治刀傷、骨折:地梭羅搗絨包傷處。

    ③治多年爛腳瘡:地梭羅焙干,頭發(fā)燒枯存性。等分,共研末,調菜油敷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鱉血拼音注音Biē Xuè別名團魚血來源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血入藥。生境分布從東北到海南島、陜西、甘肅、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滋陰退熱。并有強壯作用。治肺結核潮熱:鱉......
  • 拼音注音Bì Zhì別名赤鷩(《山海經》),鵕鸃(《漢書》),采雞(《逸周書》),錦雞(《禽經》),金雞(《綱目》)。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雉科動物紅腹錦雞的肉。生境分布平時常單獨或成對棲息于多巖的山地及巖坡,出沒于矮樹叢和竹林間。善奔馳,......
  • 《中藥大辭典》:鸊鷉拼音注音Pì Tī別名鷉、須贏(《爾雅》),刁鴨(《食療本草》),油鴨(《綱目》),水鸰仃(《醫(yī)林纂要》),水葫蘆(《中國動物圖譜·鳥類》)。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鸊鷉科動物小鸊鷉的肉或全體。生境分布分布亞洲東部的湖沼或......
  • 拼音注音Bǎo Yóu別名地鵏油、老鵏膏來源鶴形目鴇科大鴇Otis tarda L.,以脂肪入藥。生境分布我國東部地區(qū)的西部,冬遷我國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獵捕,捕后去毛及內臟,煮肉,將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來,再放入鍋內,煉去水分,放涼即得脂肪......
  • 《中藥大辭典》:鴇肉拼音注音Bǎo Ròu出處《飲膳正要》來源為鴇科動物大鴇的肉。生境分布棲于空曠的草原上,善奔馳,常成群覓食,食物以植物質為主。繁殖于我國北部,遷至華北平原越冬。原形態(tài)大鴇,又名:獨豹(郭璞),鴇(《飲膳正要》)。嘴鉛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