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丹溪治一人,六七月喘不得臥,主于肺,用麻黃、石膏各二錢,柴胡、桑白皮 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服之,一汗而愈。后以人參、五味子、桑白皮、黃芩、甘草,遂安。
一人痰多喘急,用白術(shù)、半夏、蒼術(shù)、香附子各一兩,黃芩、杏仁各半兩,姜汁面糊丸服,愈。
滑伯仁治一人,肺氣壅滿,病得之多飲,中積痰涎,外受風(fēng)邪,發(fā)則喘竭不能自安,以清肺泄涌降火潤燥苦辛劑,遂安。
張子和治上喘中滿,醋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先用獨(dú)圣散吐之訖,次用導(dǎo)水丸、禹功散輕瀉藥三四行,不愈,更以利膈丸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滯。后服平胃散、五苓散、三和散分理陰陽,利水道之藥,遂愈。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丹溪治一人,六七月喘不得臥,主于肺,用麻黃、石膏各二錢,柴胡、桑白皮 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服之,一汗而愈。后以人參、五味子、桑白皮、黃芩、甘草,遂安。
一人痰多喘急,用白術(shù)、半夏、蒼術(shù)、香附子各一兩,黃芩、杏仁各半兩,姜汁面糊丸服,愈。
滑伯仁治一人,肺氣壅滿,病得之多飲,中積痰涎,外受風(fēng)邪,發(fā)則喘竭不能自安,以清肺泄涌降火潤燥苦辛劑,遂安。
張子和治上喘中滿,醋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先用獨(dú)圣散吐之訖,次用導(dǎo)水丸、禹功散輕瀉藥三四行,不愈,更以利膈丸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滯。后服平胃散、五苓散、三和散分理陰陽,利水道之藥,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