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東垣)清燥湯治溫熱成痿。以燥金受溫熱之邪,是絕寒水化生之源,則腎虧,痿厥之病作。身腰以下痿弱癱瘓,不能動履。
黃 人參(各一錢) 蒼術 白術(各八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陳皮 白茯苓 豬苓 曲末(各五分) 五味子(九粒) 麥門冬(去心) 澤瀉 黃柏末 黃連 甘草(各三分)當歸身 生地黃(一錢)
上水盞半煎,空心熱服。
藿香養(yǎng)胃湯治脾胃虛弱,四肢痿 ,行立不能,由陽明虛,宗筋無所養(yǎng),遂成痿 。
藿香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陳皮(各一錢) 半夏曲(一錢) 白芍藥 縮砂仁 神曲 甘草(各五分) 薏苡仁(炒,一錢)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八珍湯(方見虛損門)治痿證氣血兩虛。
(東垣)健步丸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酒防己(一兩) 防風 澤瀉(各三錢) 川烏(炮,去皮) 酒苦參(各一錢) 肉桂 滑石(炒)栝蔞根(酒洗) 柴胡 羌活 甘草(炙。各半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正傳》)加味四物湯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一錢) 熟地黃(三錢) 白芍藥 川芎(各七分) 五味子(九粒) 麥門冬(一錢)人參(五分) 黃柏(一錢) 黃連(五分) 知母(三分)杜仲(七分半) 牛膝(三分,足不軟者不用) 蒼術(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溫服。酒糊為丸服,亦可。
虎脛骨丸治兩足痿弱,軟痛,或如火焙,從足踝下上沖腿胯等證,因濕熱而成者。
蒼術(制) 黃柏(制。各四兩) 牛膝(制,二兩) 龜板(酥炙) 虎骨(酥炙)防己(各一兩) 當歸尾(二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或一百丸,空心鹽湯送下,神效。
鹿角膠丸治血氣弱,兩足痿弱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鹿角膠(一斤) 鹿角霜 熟地黃(各半斤) 川牛膝 白茯苓 菟絲子 人參(各二兩)當歸身(四兩) 白術 杜仲(各二兩) 虎脛骨(酥炙) 龜板(酥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另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二盞溶化,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姜湯下。
加味四斤丸治腎虛肺熱,熱淫于內(nèi),致筋骨痿弱不能勝持。
肉蓯蓉(酒洗) 牛膝(酒洗) 天麻 干木瓜 鹿茸(去毛,酥炙) 熟地黃 五味子(酒浸) 菟絲子(制)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
金剛丸治腎損骨痿,不能起床,宜服此益精。
萆 杜仲(姜汁炒) 肉蓯蓉(酒浸) 菟絲子(制)
上為細末,酒煮豬腰子,搗爛,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補肝丸治前證。陰如冰冷,并陰汗,兩腳痿弱無力。
黃 (一錢,炙) 人參 葛根 白茯苓 豬苓 升麻(各一錢) 柴胡 當歸身 羌活 連翹 黃柏 澤瀉 陳皮 神曲 知母 防風 蒼術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空心熱服,忌酒濕面。
溫腎湯治面色萎黃,腳軟弱無力,陰汗出。
蒼術 白術(各一錢) 柴胡 升麻 麻黃 豬苓 澤瀉(各五分) 酒黃柏 防風 白茯苓(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一時久,方可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