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藥方

    作者: 徐春甫

    (《金匱》)大半夏湯治反胃嘔吐,不受飲食,食入即吐。

    半夏(二升) 人參(三兩) 白蜜(一斤) 白術(shù)(四兩)

    姜汁半盞,水一斗二升和蜜,揚(yáng)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升半溫服。

    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者。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病機(jī)》)荊黃湯治暴吐者,上焦熱氣所逆也,脈浮而洪。

    荊芥穗(一兩) 人參(半兩) 甘草(二錢半) 大黃(三錢)

    上作二服,水煎,調(diào)檳榔末二錢空心服。

    青鎮(zhèn)丸治上焦吐,頭痛有汗,脈弦。

    柴胡(二兩) 黃芩(七錢半) 甘草(兩半) 人參(五分) 青黛(二錢半)

    上為末,姜汁浸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食后下。

    金花丸治吐食而脈弦者,由肝乘于脾而吐,宜治風(fēng)安脾。

    半夏(制,二兩) 檳榔(二錢) 雄黃(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如上法丸,姜湯下,從少至多,漸次服之。

    和中桔梗湯治上焦氣熱上沖,食已即吐,脈浮而洪。

    桔梗(兩半) 半夏曲(二兩) 陳皮(去白,一兩) 白術(shù)(兩半) 枳實(shí)(炒) 白茯苓 濃樸(姜炒。各一兩)

    上咀,每服一兩,煎取清湯,調(diào)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三服之后,氣漸下,吐漸止。

    然后去木香末,每料中加芍藥二兩、黃 一兩半服之,病愈即已。如大便燥硬,食不盡下,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為度,再服前藥補(bǔ)之。木香散,木香、檳榔各等分為末。

    茯苓澤瀉湯治反胃吐而渴欲飲水。

    白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 桂枝(各二兩) 白術(shù)(三兩) 生姜(四兩)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锻馀_》方有小麥一升。

    (《發(fā)明》)利膈丸治胸膈不利,喘滿氣逆而作吐嘔。(方見嗝噎門。)

    謂胃承氣湯(方見傷寒門。)

    滾痰丸(方見痰門)并治熱壅嘔吐反胃,大便不通。

    養(yǎng)胃湯治脾胃虛寒反胃,吐逆不思食。

    白豆蔻 人參 丁香 砂仁 肉豆蔻 附子(泡) 甘草 沉香 橘紅 麥芽(炒) 神曲(炒,各二錢半)

    上為極細(xì)末,每服二錢,姜鹽湯調(diào)下,不拘時。

    (《濟(jì)生》)太倉丸治脾胃虛弱,不進(jìn)飲食,翻胃吐逆。

    白豆蔻 砂仁(各二兩) 陳倉米(一升,用黃土炒,去土不用)

    上為末,姜汁和丸,小豆大。每服百丸,食后淡姜湯下。

    (《百選》)安脾散治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憂思蓄怨,宿食痼癖,積聚冷痰,動擾脾胃,不能消磨谷食,致成斯疾。女人得之,皆由血?dú)馓摀p;男子得之,多因下元虛憊。有食罷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醋水臭惡,或吐黃水。凡有斯矣,乃是脾敗,惟當(dāng)速治。遲則發(fā)煩渴,大便秘,水飲不得入口,不旋踵而斃矣。

    高良姜(一兩,以百年壁上土三合搗碎,用水二碗煮干,薄切成片) 南木香(磨汁)草果(面煨) 陳皮(去白) 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胡椒 丁香 甘草(炙。各兩半)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入鹽少許,煎七分,食遠(yuǎn)溫服?;?yàn)榧?xì)末,每服二錢,用鹽米湯調(diào)下。

    丁香煮散治翻胃嘔吐。

    丁香(十四枚) 石蓮肉(十四枚) 生姜(七片) 膠棗(七枚,去核) 黃黍米(半合,淘凈)

    水碗半,先煎藥,熟去渣,次入黃米煮稀粥食之。

    薤白粥治翻胃無問新久,冷熱皆效。

    薤白(十莖) 雞蛋(三枚,去黃) 上 人參(一兩,水一升煎三合) 白粟米(三合)

    上除人參湯,三味同煮熟攪勻,然后溫?zé)崛藚嗪驼{(diào),不拘時頓服。如惡食,即與粟米粥飲,漸加粳米和之。

    罌粟粥治翻胃不能下食。

    白罌粟米(二合) 人參(為末,一錢) 生山茱(五寸,細(xì)切)

    水鐘半煎六分,入生姜自然汁及鹽花少許攪勻,分二服,不拘時食之,亦不妨別物湯丸。

    千轉(zhuǎn)丹治翻胃吐食等病。

    牛涎(半斤) 蜂蜜(半斤) 木鱉子(三十枚,去殼油研)

    上共一處,入砂鍋內(nèi)用慢火熬,以槐條七根攪成膏為度。每和白粥二匙,日進(jìn)三服。

    甘露湯治翻胃嘔吐不止,飲食減少,常服快利胸膈,調(diào)養(yǎng)脾胃進(jìn)飲食。常州一富人病翻胃,往京口甘露寺設(shè)水陸,泊舟岸下。夢一僧持湯一碗與之,飲罷猶記其香味,便覺胸膈少快。早入寺,知客供湯乃是夢中所飲者,胸膈尤快,遂求其方。合數(shù)十服,后疾遂瘥。名曰觀音應(yīng)夢散。予得之常以待賓,易名甘露湯。又在臨汀療一人旋愈,甚勿忽之。

    干餳糟(頭榨者,用六分) 生姜(四分)

    上和勻,搗爛作餅子,或焙或曬干,每十兩入炙甘草二兩同研為末。每服二錢,用沸湯入鹽少許調(diào)。不拘時服。

    大效散治翻胃吐逆。

    田螺殼 黃蜆殼(二件不以多少,在土中多年者尤佳,各令燒成白灰細(xì)研)

    上每料用螺殼灰二兩、蜆殼灰一兩,用白梅肉四兩同搜和作團(tuán)。以砂罐合定,鹽泥固濟(jì)。

    發(fā)頂,火 令焦黑存性,冷定取出研細(xì)。每服二錢,人參、砂仁煎湯調(diào)下,陳米飲下亦可。

    化鐵丸治結(jié)腸翻胃,兼治蠱脹,緊急如鼓,妨悶氣促,不能坐臥,飲食頓減,手足枯瘦,累治不效者,此妙。

    五靈脂(去砂石) 青皮 陳皮(各一兩) 陳秫米(一合) 巴豆(三十五粒,去殼膜)

    上咀,先炒五靈脂香透,次下青皮炒,候色變,又下陳皮,又炒色變,卻下秫米、巴豆,炒黃色取出。以紙攤在地上,出火毒,揀去巴豆不用,留三五粒亦可。研為細(xì)末,用好醋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蔥湯或茶湯送下。婦人醋湯下。

    丁香餅子治脾胃虛寒,痰逆嘔吐,十嗝五噎,反胃吐逆。

    丁香 木香(各一兩) 白豆蔻 半夏曲 神曲(各半兩) 白術(shù) 白姜 陳皮(各兩半)人參 蓽澄茄(各三錢) 肉豆蔻(半兩) 甘草(二錢)

    上為細(xì)末,用姜汁煮糊和作餅子,如棋子大,每服一餅,空心嚼細(xì),姜湯送下。

    奪命回生散、紫蘇飲子、蘇青丸、秦川剪紅丸、玉浮丸(并見嗝噎門,治反胃吐逆。)

    (《病機(jī)》)紫沉丸治中焦吐,由食積與寒相假,故吐而痛。

    半夏曲 代赭石 砂仁(各三錢) 杏仁 沉香 木香 白術(shù)(各一錢) 丁香 烏梅仁 檳榔(各一錢) 陳皮(五錢) 草果(五分) 巴豆霜(五分,另研)

    上為末,入巴豆霜令勻,醋糊為丸,秫米大。每服五十粒,食后柿霜湯下,吐愈即止。

    (《玉機(jī)》)濃樸丸治翻胃吐逆,飲食噎塞,氣上沖心,腹中結(jié)疾。

    濃樸(姜汁炒) 黃連(姜炒。各二兩半) 吳茱萸(湯泡) 紫菀 菖蒲 柴胡 桔梗 茯苓 皂角(炙) 桂心 干姜(炮) 人參 川椒(炒出汗) 巴豆霜(各半兩)川烏(二兩,制)

    上為細(xì)末,入巴豆霜令勻,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漸次加之,以利為度,姜湯下。春夏加黃連二兩,秋冬加濃樸二兩。

    (《良方》)加味清金丹治清濁不分,中焦氣痞,心下牢大如杯,或有寒熱,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關(guān)脈弦緊。弦則為虛,緊則為寒。虛寒相搏名曰關(guān)格,是為反胃。

    水銀(一兩) 硫黃 木香(另研) 丁香(另研。各半兩)

    上先以硫黃熔化,在鐵杓內(nèi)入水銀和勻成劑,冷研為末,次下木香、丁香研勻,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食前米飲下。

    (《直指》)半夏濃樸湯治翻胃吐痰氣逆不下食,胸滿、肋痛、嘈雜。

    半夏(制) 濃樸(姜制) 山梔仁(炒黑) 黃連(姜炒) 陳皮(去白,八分) 茯苓(八分)甘草(三分) 黑枳實(shí)(麩炒,一錢) 蒼術(shù)(制,八分) 澤瀉 香附子 青皮(各五分)當(dāng)歸 白豆蔻(各六分)

    上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服。

    (《心統(tǒng)》)沉香不二丹治翻胃轉(zhuǎn)食膈氣。

    沉香 木香 丁香 蓽茇 官桂 濃樸(姜汁炒) 桔梗 枳殼 干姜(各三錢) 陳皮 青皮 砂仁 白豆蔻 草果 神曲(各半兩) 巴豆(四錢,去油)

    上為末,老米飯丸,櫻桃大,每服一丸。將棗一枚去核,將藥包棗內(nèi)煨過,臨臥細(xì)嚼米飲送下。

    靈砂玄明散治翻胃膈食,腸結(jié)嘔吐。

    靈砂(一錢) 玄明粉(三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五分,拌豆腐吃下畢,飲酒一杯。

    (《濟(jì)生》)入藥靈砂丸治翻胃嘔吐,飲食不下。

    靈砂 丁香 木香 胡椒(各等分)

    上為末,煮棗肉杵丸,梧桐子大,食遠(yuǎn)姜汁點(diǎn)米飲下五十丸。

    青金丹治一切吐逆。

    水銀(八錢) 硫黃(二錢)

    二味結(jié)成砂,研為細(xì)末,用角粽杵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姜橘煎湯下。

    (《醫(yī)林》)參橘湯治翻胃。

    人參 橘紅 石蓮肉(各半兩) 明乳香(錢半)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姜湯點(diǎn)服。

    (《和劑》)撞氣阿魏丸治翻胃嗝噎。(方見氣門。)

    敵痰丸治翻胃嘔逆。

    半夏曲 枯礬(各一兩) 大皂角(炙,去皮弦) 黑丑(取頭末。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蘿卜煮熟搗爛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