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咳逆證,古方多作胃寒,故用丁香、柿蒂、姜、附熱劑,此亦一偏也??饶嬗刑撚袑嵱谢穑衿錃庾韵聸_上而作聲,非氣而何?大抵傷寒雜證汗吐下后,過服涼劑,胃氣虛寒者,或亦有之,惟此可從溫補,亦不宜用熱劑。除此之外,就因病后必是發(fā)熱,失于汗下,熱郁既久,以致陰虛。雖汗下之,亦失其時,致火亢極。故雖退熱之后,尚有火伏陰中,而承胃虛沖上,連聲逆吸,而為咳呃之證也,竹茹、麥門冬、橘皮之類。便秘以承氣湯下之。
□
凡有忍氣郁結(jié)積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證。藥以降火、清痰、順氣,不效者,必須吐法,以人參蘆煎湯入煨鹽少許飲之,少頃,探吐膠固痰涎,其咳立已。
實者病傷寒失下,大便秘結(jié)而咳逆,速以寒劑下之。若因飲食過傷,或因痰飲停宿,或因暴怒氣逆而得此證,皆為形氣俱實,用子和涌法極效,人參蘆尤佳。
咳逆要審有余不足。如丹溪治一老人,患滯下后發(fā)咳逆,用參術(shù)湯下大補丸而愈。
又治一女子怒后作呃,用人參蘆吐之而愈。
易老云∶咳逆者,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便秘者,大承氣湯下之;便軟者,瀉心湯主之。
吐利之后作呃者,生姜、半夏、橘皮、竹茹之類。虛弱者,加人參、白術(shù);脈微遲者,加姜、桂、丁香、柿蒂。
無故偶然作呃,此緣氣逆,宜小半夏茯苓加枳實湯。便秘者,承氣湯,或用蘿卜子湯調(diào)木香調(diào)氣散服。
作呃自利者,以滑石、甘草、黃柏、芍藥、參、術(shù)、陳皮、竹瀝。
內(nèi)傷呃逆,用補中益氣湯加丁香。痰呃用二陳加枇杷葉姜汁制服之。傷寒呃逆舌強短者,桃仁承氣湯下之。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咳逆證,古方多作胃寒,故用丁香、柿蒂、姜、附熱劑,此亦一偏也??饶嬗刑撚袑嵱谢穑衿錃庾韵聸_上而作聲,非氣而何?大抵傷寒雜證汗吐下后,過服涼劑,胃氣虛寒者,或亦有之,惟此可從溫補,亦不宜用熱劑。除此之外,就因病后必是發(fā)熱,失于汗下,熱郁既久,以致陰虛。雖汗下之,亦失其時,致火亢極。故雖退熱之后,尚有火伏陰中,而承胃虛沖上,連聲逆吸,而為咳呃之證也,竹茹、麥門冬、橘皮之類。便秘以承氣湯下之。
□
凡有忍氣郁結(jié)積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證。藥以降火、清痰、順氣,不效者,必須吐法,以人參蘆煎湯入煨鹽少許飲之,少頃,探吐膠固痰涎,其咳立已。
實者病傷寒失下,大便秘結(jié)而咳逆,速以寒劑下之。若因飲食過傷,或因痰飲停宿,或因暴怒氣逆而得此證,皆為形氣俱實,用子和涌法極效,人參蘆尤佳。
咳逆要審有余不足。如丹溪治一老人,患滯下后發(fā)咳逆,用參術(shù)湯下大補丸而愈。
又治一女子怒后作呃,用人參蘆吐之而愈。
易老云∶咳逆者,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便秘者,大承氣湯下之;便軟者,瀉心湯主之。
吐利之后作呃者,生姜、半夏、橘皮、竹茹之類。虛弱者,加人參、白術(shù);脈微遲者,加姜、桂、丁香、柿蒂。
無故偶然作呃,此緣氣逆,宜小半夏茯苓加枳實湯。便秘者,承氣湯,或用蘿卜子湯調(diào)木香調(diào)氣散服。
作呃自利者,以滑石、甘草、黃柏、芍藥、參、術(shù)、陳皮、竹瀝。
內(nèi)傷呃逆,用補中益氣湯加丁香。痰呃用二陳加枇杷葉姜汁制服之。傷寒呃逆舌強短者,桃仁承氣湯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