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曰∶木郁達之,火郁發(fā)之。夫久病患脾胃虛弱,屬郁者多。此吐酸宜從東垣安胃之治,是則熱因熱用之法也。或謂東垣以吐酸寒,誠不知東垣者也。予觀前人立論,如《局方》以溫熱之劑治酸,不能使人不致疑于寒,是未審經旨專為熱證也。知此熱者,惟劉河間一人耳。
□
丹溪云∶凡吐酸吞酸,皆屬于熱,必用吳茱萸順其性而折之,炒黃連、炒梔子為必用之藥。此則火以病酸而出治也。故只從寒味,須用茱萸,亦順其火而折之者也。知東垣者,其惟丹溪乎?
吞酸證有火郁宿食痰飲,所因不同,故有吐酸吞酸之異。食郁有痰,二陳湯加南星、黃芩治之。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著。二卷。上集論帶下、血崩、調經等 38 癥,41 方;下集論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后等 40 癥,4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曰∶木郁達之,火郁發(fā)之。夫久病患脾胃虛弱,屬郁者多。此吐酸宜從東垣安胃之治,是則熱因熱用之法也。或謂東垣以吐酸寒,誠不知東垣者也。予觀前人立論,如《局方》以溫熱之劑治酸,不能使人不致疑于寒,是未審經旨專為熱證也。知此熱者,惟劉河間一人耳。
□
丹溪云∶凡吐酸吞酸,皆屬于熱,必用吳茱萸順其性而折之,炒黃連、炒梔子為必用之藥。此則火以病酸而出治也。故只從寒味,須用茱萸,亦順其火而折之者也。知東垣者,其惟丹溪乎?
吞酸證有火郁宿食痰飲,所因不同,故有吐酸吞酸之異。食郁有痰,二陳湯加南星、黃芩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