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圖(圖缺)
攢竹(一名始元,一名元柱,一名光明) 穴在兩眉頭少陷宛宛中。針三分,炙三壯。
《明堂》用細(xì)三棱針刺之,宣泄熱氣,眼目大明。又宜刺三分出血。
【主治】目視KT KT ,淚出目眩,瞳子癢,眼中赤痛及瞼 動不臥。
曲差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發(fā)際。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目不明,頭痛,鼻塞鼽衄,頂巔痛,身體煩熱。
五處夾上星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脊強反折,螈 顛疾,頭風(fēng)目眩目不明。
承光在五處后一寸五分。又云一寸。針三分,禁灸。
【主治】頭風(fēng)風(fēng)眩,嘔吐心煩,鼻塞不利。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頭旋耳鳴,狂走螈 ,恍惚青肓,內(nèi)障目無所見。
絡(luò)卻(一名強陽,一名胸蓋) 在通天后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頭旋口 ,鼻塞,項腫,癭瘤。
玉枕在絡(luò)卻后一寸五分,夾腦戶旁一寸三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目痛如脫,不能遠(yuǎn)視,頭項痛,鼻塞不聞。
天柱挾項后發(fā)際大筋外廉陷中。針二分,灸七壯。
【主治】頭旋胸痛,鼻塞項強。
大杼在項后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脈別絡(luò)手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膝痛不可屈伸,傷寒汗不出,腰脊痛項強, 瘧頭痛,咳嗽身熱,癲疾筋攣。
風(fēng)門(一名熱府) 在二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發(fā)背癰疽,身熱咳逆,胸背痛,嘔吐傷寒,頭痛項強,胸中熱。
肺俞在三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dāng)中指末是穴,坐正取之。
針三分,灸五壯。(有灸百壯。)
【主治】五勞傳尸,骨蒸肺痿,咳嗽,嘔吐,支滿,腰脊強痛,寒熱,癭氣,黃膽。
厥陰俞(一名闕俞) 在四椎下,兩旁各開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咳逆,牙痛心痛,胸滿嘔吐。
心俞在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偏風(fēng)半身不遂,心氣亂恍惚,中風(fēng),偃臥不得,冒絕發(fā)癇,嘔吐咳血,發(fā)狂健忘,小兒氣不足,數(shù)歲不語。
膈俞在七椎下,兩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心痛周痹,吐食翻胃, 癖,咳逆,四肢怠惰嗜臥,骨蒸,熱病汗不出,食不下腹脅脹滿。
肝俞在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氣短,咳血,多怒,黃膽,鼻酸,熱病后目出淚,疝氣筋痙相引轉(zhuǎn)筋入腹。
膽俞在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素問》云∶深刺中膽者一日死。愚謂背俞俱不宜剌深,恐中臟腑皆死。)
【主治】頭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腫,心腹脹,口干苦嘔吐,骨蒸勞熱。
脾俞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 癖,積聚,肋下滿,痰瘧寒熱,黃膽不食。
胃俞在十二椎下,兩勞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寒吐逆,翻胃霍亂,腹脹支滿,肌膚疲瘦,不嗜食,脊痛筋攣。
三焦俞在十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臟腑積聚,脹滿不飲食,羸瘦,傷寒頭痛吐逆,肩背急,腰脊強,不得俯仰,水谷不化,下利腸鳴目眩。
腎俞在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與臍平,正坐取之。
經(jīng)曰∶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dāng)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復(fù)下一度,心之俞也。復(fù)下一度,肝之俞也。脾之俞也,復(fù)下一度,腎之俞也。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虛勞羸瘦,耳聾,腎虛腰痛,夢遺精滑,腳膝拘急,身重振寒。
大腸俞在十六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脊強不得俯仰,腰痛,腹脹,繞臍痛,腸鳴腸癖,瀉痢不化,大便難。
小腸俞在十八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便赤不利,淋瀝遺尿,小腹脹滿,瀉痢膿血,腳腫,婦人帶下。
膀胱俞在十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小便不利,遺溺,腹痛滿,陰瘡,腳膝無力,女子 瘕。
中膂內(nèi)俞(一名脊內(nèi)俞) 在二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夾脊胂起肉,伏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腎虛消渴,腰脊強不得俯仰,腸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脅腹脹。
白環(huán)俞在二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疝痛,手足不仁,便不利,溫瘧,筋攣痹縮,虛熱閉塞。
上第一空腰踝下一寸夾脊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luò)。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大小便不利,嘔逆,膝冷寒熱瘧,陰挺出,白帶。
次第二空夾脊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大小便不利,腰痛足清,疝氣下墜,腸鳴瀉泄,白帶。
中三空夾脊陷中。足厥陰少陽所結(jié)之會。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五勞七傷,二便不利,腹脹飧泄,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
下四空夾脊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腸鳴瀉泄,二便不利,腰痛引小腸急痛。
會陽(一名利機) 陰尾尻骨兩旁。針八分,灸五壯。
【主治】腹中寒熱氣,泄瀉腸癖久痔,陰汗?jié)瘛?/p>
承扶(一名肉 ,一名陰關(guān),一名皮部) 尻臀下陰股上文中,又云臀下陷文中。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引如解,久痔臀腫大便難,小便不利。
殷門肉 下六寸。針七分。
【主治】腰脊不可俯仰,泄注外股腫。
浮委陽上一寸,展膝得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霍亂轉(zhuǎn)筋,小腸熱,大腸結(jié),筋急,髀樞不仁。
委陽承扶下一寸六分,屈伸取之。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后,出于 中外廉兩筋間,三焦下輔俞,足太陽之別絡(luò)。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不可俯仰,引陰中不得小便,螈 顛疾,小腹?jié)M。
委中(一名血 ) 在 中央約文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足太陽膀胱脈所入為合土。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膝痛反拇指,腰夾脊沉沉,遺溺小腹堅,髀樞痛,熱病汗不出,大風(fēng)發(fā)眉脫落,刺血出愈。
附分在二椎下附項內(nèi)廉,兩旁相去夾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手足太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肘臂不仁,肩背拘急,風(fēng)客腠理,頸痛不得回顧。
魄戶直附分下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七壯。
【主治】肩膊痛,虛勞肺痿,三尸走注,項強喘逆。
膏盲俞在四椎下近五椎上,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曲脊伸手,以臂著膝前,令端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無令動搖取之。灸百壯,多至五百壯。當(dāng)灸足三里以引火氣實下。
【主治】百病無所不療,五勞七傷諸病,咳逆痰火健忘。
神堂在五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二分,灸五壯。
【主治】腰脊強不可俯仰,灑淅,胸腹?jié)M逆上時飴。
肩膊內(nèi)廉夾六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重按病患言應(yīng)手。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大風(fēng)汗不出,勞損不得臥,瘟瘧,胸腹脹悶,腰背脅拘急,目痛咳逆鼻衄。
膈關(guān)七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正坐開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背痛惡寒,脊強俯仰,嘔吐飲食不下,胸中噎悶,大小便不利。
魂門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尸厥走注,胸背連心痛,食不下,腹中雷鳴。
陽綱在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正坐闊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腸鳴痛,食不下,小便澀,身熱腹脹,泄痢。
意舍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七壯。
【主治】背痛腹脹,大便泄,小便黃,嘔吐惡食,消渴。
胃倉在十二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腹?jié)M水腫食不下,惡寒背脊痛,不可俯仰。
肓門在十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叉肋間與鳩尾相直,正坐取之。
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心下痛,大便堅,婦人乳痛。
志室在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九分,灸三壯。
【主治】陰腫陰痛,背脊強,兩脅痛,霍亂吐逆不食。
胞肓在十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伏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腰脊痛,腹堅腸鳴,大小便不利。
秩邊在二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伏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痛,五痔,小便赤澀。
合陽在約文中下二寸。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 酸腫,寒疝偏墜,女子崩帶下不止。
承筋(一名 腸,一名直腸) 腸中央陷中。脛后從腳跟上七寸。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背拘急腋腫,大便秘,五痔, 酸腳跟痛,轉(zhuǎn)筋霍亂。
承山(一名魚腹) 在兌 腸中分肉間陷中,一云腿肚下分肉間。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痔腫大便難,膝腫脛酸,跟痛轉(zhuǎn)筋不立。
飛揚(一名厥揚) 外踝骨上七寸。太陽絡(luò)脈別走少陰。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痔痛不得起坐,腳酸腫不能立,歷節(jié)風(fēng)不得屈伸,癲疾寒瘧。
跗陽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后筋骨之間,陽蹺脈 。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霍亂轉(zhuǎn)筋,腰痛不能立,髀樞股 痛,痿厥風(fēng)痹不仁,頭重 痛,四肢不舉。
昆侖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細(xì)脈動應(yīng)手。足太陽膀胱脈所行為經(jīng)火。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尻香港腳,足 腫不得步,頭痛肩拘急,咳喘目眩,產(chǎn)難包衣不下,小兒發(fā)癇螈 。
仆參(一名安邪) 在足跟骨上陷中,拱足得之,陽蹺之本。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足痿不收,足跟痛,霍亂轉(zhuǎn)筋吐逆,尸厥癲癇,狂言見鬼,膝腫。
申脈(即陽蹺) 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陽蹺脈所出。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風(fēng)眩腰腳痛, 酸不能立,氣逆,腿膝不能屈伸,婦人氣血痛。
金門(一名梁關(guān)) 在外踝下,申脈下一寸。足太陽 陽維別屬。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霍亂轉(zhuǎn)筋,尸厥癲癇,疝氣,膝 酸不能立,小兒張口搖頭身反。
京骨在足小指外側(cè)本節(jié)后大骨下陷中。足太陽脈所過為原。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項強不能回顧,筋攣,瘧寒熱,目內(nèi) 赤爛,頭痛如破。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cè)本節(jié)后赤白肉際陷中。足太陽脈所注為俞。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腸癖泄瀉,瘧痔癲狂,發(fā)背癰疔,頭痛目眩,腰脊痛,項強不可回顧。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cè)本節(jié)前陷中。足太陽脈所溜為滎水。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頭痛目眩,項痛,鼽衄,目KT KT ,食多不化,失欠。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cè),去爪甲如韭葉。足太陽脈所出為井金。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頭重風(fēng)寒,鼻塞目翳,胸脅痛轉(zhuǎn)筋,寒瘧汗不出,失精目疼。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圖(圖缺)
攢竹(一名始元,一名元柱,一名光明) 穴在兩眉頭少陷宛宛中。針三分,炙三壯。
《明堂》用細(xì)三棱針刺之,宣泄熱氣,眼目大明。又宜刺三分出血。
【主治】目視KT KT ,淚出目眩,瞳子癢,眼中赤痛及瞼 動不臥。
曲差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發(fā)際。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目不明,頭痛,鼻塞鼽衄,頂巔痛,身體煩熱。
五處夾上星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脊強反折,螈 顛疾,頭風(fēng)目眩目不明。
承光在五處后一寸五分。又云一寸。針三分,禁灸。
【主治】頭風(fēng)風(fēng)眩,嘔吐心煩,鼻塞不利。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頭旋耳鳴,狂走螈 ,恍惚青肓,內(nèi)障目無所見。
絡(luò)卻(一名強陽,一名胸蓋) 在通天后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頭旋口 ,鼻塞,項腫,癭瘤。
玉枕在絡(luò)卻后一寸五分,夾腦戶旁一寸三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目痛如脫,不能遠(yuǎn)視,頭項痛,鼻塞不聞。
天柱挾項后發(fā)際大筋外廉陷中。針二分,灸七壯。
【主治】頭旋胸痛,鼻塞項強。
大杼在項后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脈別絡(luò)手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膝痛不可屈伸,傷寒汗不出,腰脊痛項強, 瘧頭痛,咳嗽身熱,癲疾筋攣。
風(fēng)門(一名熱府) 在二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發(fā)背癰疽,身熱咳逆,胸背痛,嘔吐傷寒,頭痛項強,胸中熱。
肺俞在三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dāng)中指末是穴,坐正取之。
針三分,灸五壯。(有灸百壯。)
【主治】五勞傳尸,骨蒸肺痿,咳嗽,嘔吐,支滿,腰脊強痛,寒熱,癭氣,黃膽。
厥陰俞(一名闕俞) 在四椎下,兩旁各開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咳逆,牙痛心痛,胸滿嘔吐。
心俞在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偏風(fēng)半身不遂,心氣亂恍惚,中風(fēng),偃臥不得,冒絕發(fā)癇,嘔吐咳血,發(fā)狂健忘,小兒氣不足,數(shù)歲不語。
膈俞在七椎下,兩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心痛周痹,吐食翻胃, 癖,咳逆,四肢怠惰嗜臥,骨蒸,熱病汗不出,食不下腹脅脹滿。
肝俞在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氣短,咳血,多怒,黃膽,鼻酸,熱病后目出淚,疝氣筋痙相引轉(zhuǎn)筋入腹。
膽俞在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素問》云∶深刺中膽者一日死。愚謂背俞俱不宜剌深,恐中臟腑皆死。)
【主治】頭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腫,心腹脹,口干苦嘔吐,骨蒸勞熱。
脾俞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 癖,積聚,肋下滿,痰瘧寒熱,黃膽不食。
胃俞在十二椎下,兩勞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寒吐逆,翻胃霍亂,腹脹支滿,肌膚疲瘦,不嗜食,脊痛筋攣。
三焦俞在十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臟腑積聚,脹滿不飲食,羸瘦,傷寒頭痛吐逆,肩背急,腰脊強,不得俯仰,水谷不化,下利腸鳴目眩。
腎俞在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與臍平,正坐取之。
經(jīng)曰∶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dāng)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復(fù)下一度,心之俞也。復(fù)下一度,肝之俞也。脾之俞也,復(fù)下一度,腎之俞也。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虛勞羸瘦,耳聾,腎虛腰痛,夢遺精滑,腳膝拘急,身重振寒。
大腸俞在十六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脊強不得俯仰,腰痛,腹脹,繞臍痛,腸鳴腸癖,瀉痢不化,大便難。
小腸俞在十八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便赤不利,淋瀝遺尿,小腹脹滿,瀉痢膿血,腳腫,婦人帶下。
膀胱俞在十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小便不利,遺溺,腹痛滿,陰瘡,腳膝無力,女子 瘕。
中膂內(nèi)俞(一名脊內(nèi)俞) 在二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夾脊胂起肉,伏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腎虛消渴,腰脊強不得俯仰,腸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脅腹脹。
白環(huán)俞在二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疝痛,手足不仁,便不利,溫瘧,筋攣痹縮,虛熱閉塞。
上第一空腰踝下一寸夾脊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luò)。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大小便不利,嘔逆,膝冷寒熱瘧,陰挺出,白帶。
次第二空夾脊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大小便不利,腰痛足清,疝氣下墜,腸鳴瀉泄,白帶。
中三空夾脊陷中。足厥陰少陽所結(jié)之會。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五勞七傷,二便不利,腹脹飧泄,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
下四空夾脊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腸鳴瀉泄,二便不利,腰痛引小腸急痛。
會陽(一名利機) 陰尾尻骨兩旁。針八分,灸五壯。
【主治】腹中寒熱氣,泄瀉腸癖久痔,陰汗?jié)瘛?/p>
承扶(一名肉 ,一名陰關(guān),一名皮部) 尻臀下陰股上文中,又云臀下陷文中。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引如解,久痔臀腫大便難,小便不利。
殷門肉 下六寸。針七分。
【主治】腰脊不可俯仰,泄注外股腫。
浮委陽上一寸,展膝得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霍亂轉(zhuǎn)筋,小腸熱,大腸結(jié),筋急,髀樞不仁。
委陽承扶下一寸六分,屈伸取之。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后,出于 中外廉兩筋間,三焦下輔俞,足太陽之別絡(luò)。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不可俯仰,引陰中不得小便,螈 顛疾,小腹?jié)M。
委中(一名血 ) 在 中央約文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足太陽膀胱脈所入為合土。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膝痛反拇指,腰夾脊沉沉,遺溺小腹堅,髀樞痛,熱病汗不出,大風(fēng)發(fā)眉脫落,刺血出愈。
附分在二椎下附項內(nèi)廉,兩旁相去夾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手足太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肘臂不仁,肩背拘急,風(fēng)客腠理,頸痛不得回顧。
魄戶直附分下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七壯。
【主治】肩膊痛,虛勞肺痿,三尸走注,項強喘逆。
膏盲俞在四椎下近五椎上,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曲脊伸手,以臂著膝前,令端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無令動搖取之。灸百壯,多至五百壯。當(dāng)灸足三里以引火氣實下。
【主治】百病無所不療,五勞七傷諸病,咳逆痰火健忘。
神堂在五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二分,灸五壯。
【主治】腰脊強不可俯仰,灑淅,胸腹?jié)M逆上時飴。
肩膊內(nèi)廉夾六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重按病患言應(yīng)手。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大風(fēng)汗不出,勞損不得臥,瘟瘧,胸腹脹悶,腰背脅拘急,目痛咳逆鼻衄。
膈關(guān)七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正坐開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背痛惡寒,脊強俯仰,嘔吐飲食不下,胸中噎悶,大小便不利。
魂門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尸厥走注,胸背連心痛,食不下,腹中雷鳴。
陽綱在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正坐闊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腸鳴痛,食不下,小便澀,身熱腹脹,泄痢。
意舍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七壯。
【主治】背痛腹脹,大便泄,小便黃,嘔吐惡食,消渴。
胃倉在十二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腹?jié)M水腫食不下,惡寒背脊痛,不可俯仰。
肓門在十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叉肋間與鳩尾相直,正坐取之。
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心下痛,大便堅,婦人乳痛。
志室在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九分,灸三壯。
【主治】陰腫陰痛,背脊強,兩脅痛,霍亂吐逆不食。
胞肓在十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伏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腰脊痛,腹堅腸鳴,大小便不利。
秩邊在二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行各三寸陷中,伏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痛,五痔,小便赤澀。
合陽在約文中下二寸。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 酸腫,寒疝偏墜,女子崩帶下不止。
承筋(一名 腸,一名直腸) 腸中央陷中。脛后從腳跟上七寸。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背拘急腋腫,大便秘,五痔, 酸腳跟痛,轉(zhuǎn)筋霍亂。
承山(一名魚腹) 在兌 腸中分肉間陷中,一云腿肚下分肉間。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痔腫大便難,膝腫脛酸,跟痛轉(zhuǎn)筋不立。
飛揚(一名厥揚) 外踝骨上七寸。太陽絡(luò)脈別走少陰。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痔痛不得起坐,腳酸腫不能立,歷節(jié)風(fēng)不得屈伸,癲疾寒瘧。
跗陽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后筋骨之間,陽蹺脈 。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霍亂轉(zhuǎn)筋,腰痛不能立,髀樞股 痛,痿厥風(fēng)痹不仁,頭重 痛,四肢不舉。
昆侖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細(xì)脈動應(yīng)手。足太陽膀胱脈所行為經(jīng)火。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尻香港腳,足 腫不得步,頭痛肩拘急,咳喘目眩,產(chǎn)難包衣不下,小兒發(fā)癇螈 。
仆參(一名安邪) 在足跟骨上陷中,拱足得之,陽蹺之本。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足痿不收,足跟痛,霍亂轉(zhuǎn)筋吐逆,尸厥癲癇,狂言見鬼,膝腫。
申脈(即陽蹺) 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陽蹺脈所出。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風(fēng)眩腰腳痛, 酸不能立,氣逆,腿膝不能屈伸,婦人氣血痛。
金門(一名梁關(guān)) 在外踝下,申脈下一寸。足太陽 陽維別屬。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霍亂轉(zhuǎn)筋,尸厥癲癇,疝氣,膝 酸不能立,小兒張口搖頭身反。
京骨在足小指外側(cè)本節(jié)后大骨下陷中。足太陽脈所過為原。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項強不能回顧,筋攣,瘧寒熱,目內(nèi) 赤爛,頭痛如破。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cè)本節(jié)后赤白肉際陷中。足太陽脈所注為俞。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腸癖泄瀉,瘧痔癲狂,發(fā)背癰疔,頭痛目眩,腰脊痛,項強不可回顧。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cè)本節(jié)前陷中。足太陽脈所溜為滎水。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頭痛目眩,項痛,鼽衄,目KT KT ,食多不化,失欠。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cè),去爪甲如韭葉。足太陽脈所出為井金。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頭重風(fēng)寒,鼻塞目翳,胸脅痛轉(zhuǎn)筋,寒瘧汗不出,失精目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