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一手伸入宮腔拉下兒足,一手在腹壁配合,進行臀牽引娩出胎兒,適用于橫位產及頭位(圖123、124)須迅速娩胎兒者。
圖123 橫位產內外聯(lián)合倒轉示意圖
肩后位者盡量設法牽上腿以使兒背轉向前;肩前位牽下腿
圖124 頭位內外聯(lián)合倒轉示意圖
一、條件
(一)頭盆比例相稱;
(二)宮口必須開全或近開全;
(三)破膜不久,宮腔內有足量羊水;
(四)腹壁、子宮松弛。
二、禁忌癥
(一)子宮有破裂先兆者;
(二)胎膜早破,羊水流失殆盡,施術困難者;
(三)子宮有痙攣性收縮者(應在濃度麻醉下待子宮松弛后開始能操作);
(四)死胎盡可能碎胎而不要倒轉。
三、方法
(一)產婦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陰,導尿,未破膜者先破膜。
(二)一手入宮腔握住胎兒一足,慢慢外牽,另一手在腹壁將胎頭向宮底部推送,操作盡量輕柔,嚴防因手術造成子宮破裂;將胎膝牽至陰道口時,說明倒轉已完成。如宮口已全,可即行臀牽引娩出胎兒,否則應稍等待。
(三)頭位者,可沿兒胸往上尋找一足或雙足,慢慢牽下。
(四)術后常規(guī)檢查宮頸,如有損傷,應即作相應處理。注意防治產后大出血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