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纏豆藤(陰干,四兩) 紫草茸(四兩,酒洗,忌鐵器) 防風(fēng)(二兩) 升麻(二兩,鹽水炒) 荊芥穗(二兩) 牛蒡子(二兩,炒) 甘草梢(二兩) 朱砂(三兩) 天竺黃(一錢二分) 牛黃(一錢二分) 蟾酥(一錢二分) 赤豆 黑豆 綠豆(各四十九粒)
為細(xì)末,外用紫草三兩,水三碗,煎膏半碗,入生沙糖半盞,和勻,將前藥搗丸如赤豆大,飛過朱砂為濃衣,未出痘時,濃煎甘草湯,磨一丸服,大人二丸,如已發(fā)熱,用姜湯磨服,濃蓋出汗。稠密者則減,稀少者則散而不出。已見點甚密,用甘草湯磨服一丸,亦可減輕,但不可過服。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纏豆藤(陰干,四兩) 紫草茸(四兩,酒洗,忌鐵器) 防風(fēng)(二兩) 升麻(二兩,鹽水炒) 荊芥穗(二兩) 牛蒡子(二兩,炒) 甘草梢(二兩) 朱砂(三兩) 天竺黃(一錢二分) 牛黃(一錢二分) 蟾酥(一錢二分) 赤豆 黑豆 綠豆(各四十九粒)
為細(xì)末,外用紫草三兩,水三碗,煎膏半碗,入生沙糖半盞,和勻,將前藥搗丸如赤豆大,飛過朱砂為濃衣,未出痘時,濃煎甘草湯,磨一丸服,大人二丸,如已發(fā)熱,用姜湯磨服,濃蓋出汗。稠密者則減,稀少者則散而不出。已見點甚密,用甘草湯磨服一丸,亦可減輕,但不可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