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虎咬癀

    拼音注音Hǔ Yǎo Huánɡ來源

    藥材基源:為粟米草科植物星毛粟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llugo lotoides(L.)O.kuntze[Glinus lotoides L.;Mollugo hirta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全草,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空曠沙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海南、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星狀柔毛。莖匍匐狀,分枝多?;~蓮座狀,早落,莖生葉假輪生或?qū)ι?,倒卵形至矩圓狀匙形,長6-22mm,寬5-15m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漸狹;葉柄甚短?;?-4朵簇生,無?;蚪鼰o梗;萼片5,橢圓形或矩圓形,長4-6mm;無花瓣;雄蕊5,有時多至15,分離;子房上位,5室,花柱5,分離。蒴果卵圓形,與萼片等長,且為宿萼包圍,5瓣裂。種于多數(shù),腎形,栗褐色,有多數(shù)顆粒狀突起,假種皮囊狀,種阜條形。花果期春夏季。

    性味

    淡;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化濕;解毒消腫。主濕熱泄瀉;感冒咳嗽;風(fēng)疹;瘡癤;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辮子草根拼音注音Biàn Zi Cǎo Gēn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豆科植物小葉三點(diǎn)金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江西《草藥手冊》:“甘,平。“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通絡(luò)。治黃疸,痢疾,小便淋痛,風(fēng)濕痛,咯血,崩漏,白帶,痔瘡......
  • 拼音注音Biān Yuán Lín Gài Jué英文名Marginate Microlepia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碗蕨科植物邊緣鱗蓋蕨的嫩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采收和......
  • 拼音注音Bī Xuè Léi別名鼻血雷、鼻血蓮來源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管花馬兜鈴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以根入藥。冬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痛。用于胃痛;外用治毒蛇咬......
  • 《全國中草藥匯編》: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別名小疳藥、雀舌草、痧子草、青魚膽、肝炎草、螞蟻草來源金絲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廣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中藥大辭典》:遍山紅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別名暴牙郎、秤桿菜(《貴州民間藥物》),滿山紅、三葉藤(《廣西藥植名錄》)。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叢林。分布我國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