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痘遠發(fā)渴,亦是常癥,惟至痘后毒解,則渴癥亦當愈矣。如忽渴欲飲水者,是心胃二經(jīng)受其邪熱,故乃咽燥膈焦而然也,必能食而大便秘,小便赤,舌燥咽干,宜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若食少而大小便調(diào),雖好飲傳伏湯,其咽間不燥者,此脾胃虛而津液不足也,宜人參麥冬散加減主之。如身熱作渴,手足微冷者,是脾胃氣虛,不能以行津液也,宜人參白術(shù)散主之。如腹脹泄瀉,或寒戰(zhàn)切牙者,是脾胃虛寒也,宜十一味木香散主之。如泄瀉氣促,手足并受者。是脾氣脫陷也,宜十二味異攻散主之。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痘遠發(fā)渴,亦是常癥,惟至痘后毒解,則渴癥亦當愈矣。如忽渴欲飲水者,是心胃二經(jīng)受其邪熱,故乃咽燥膈焦而然也,必能食而大便秘,小便赤,舌燥咽干,宜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若食少而大小便調(diào),雖好飲傳伏湯,其咽間不燥者,此脾胃虛而津液不足也,宜人參麥冬散加減主之。如身熱作渴,手足微冷者,是脾胃氣虛,不能以行津液也,宜人參白術(shù)散主之。如腹脹泄瀉,或寒戰(zhàn)切牙者,是脾胃虛寒也,宜十一味木香散主之。如泄瀉氣促,手足并受者。是脾氣脫陷也,宜十二味異攻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