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婦人有腹似懷妊,終年不主,甚至二三年不生者,此鬼胎也。其人必面色黃瘦,肌膚消削,腹大如斗。厥所由來,必素與鬼交,或入神廟而興云雨之思,或游山林而起交感之念,皆能召祟成胎。幸其人不至淫蕩,見祟而有驚惶,遇合而生愧惡,則鬼祟不能久戀,一交媾即遠去。然淫妖之氣已結(jié)于腹,遂成鬼胎。其先尚未覺,迨后漸漸腹大,經(jīng)水不行,內(nèi)外相色,一如懷胎之狀,有似血臌之形,其實是鬼胎而非臌也。治法必須以逐穢為主。然人至懷胎數(shù)年不主,即非鬼胎,亦必氣血衰微。況此非真妊,則邪氣必旺,正不敵邪,其虛弱之狀,必有可掬。烏可純用迅利以祛蕩乎!必于補中逐之為的也。方用蕩鬼湯。
人參(一兩)當(dāng)歸(一兩)
大黃(一兩)雷丸(三錢)
川牛膝(三錢) 紅花(三錢)
丹皮(三錢)枳殼(一錢)
厚樸(一錢)小桃仁(三十粒)
水煎服。一劑腹必大鳴,可瀉惡物半桶。再服一劑,又瀉惡物而愈矣。斷不可復(fù)用三劑也。蓋雖補中用逐,未免迅利,多用恐傷損元氣。此方用雷丸以祛穢,又得大黃之掃除,用佐以厚樸、紅花、桃仁等味,皆善行善攻之品,何邪之尚能留腹中而不盡逐下也哉!尤妙在用參、當(dāng)以補氣血,則邪去而正不傷。若單用雷丸、大黃以迅下,必有氣脫血崩之患矣。倘或知是鬼胎,如室女寡婦輩,邪氣雖盛而真氣未漓,可用岐天師親傳霹靂散:紅花半斤、大黃五兩、雷丸三兩,水煎服,亦能下鬼胎。然未免太于迅利,過傷氣血,不若蕩鬼湯之有益無損為愈也。在人臨癥時斟酌而善用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