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連上清丸

    《中國藥典》:黃連上清丸處方

    黃連10g 桅子(姜制)80g 連翹80g 蔓荊子(炒)80g 防風(fēng)40g 荊芥穗80g 白芷80g 黃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黃320g 黃柏(酒炒)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苦。

    炮制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清熱通便,散風(fēng)止痛。用于上焦風(fēng)熱,頭暈?zāi)X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痛耳鳴,暴發(fā)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孕婦慎用;脾胃虛寒者禁用。

    規(guī)格

    每丸重6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飼鶴亭集方》:黃連上清丸處方

    黃連 黃芩 黃柏 山桅各240克 大黃360克 連翹 姜黃各180克 玄參 薄荷 歸尾 菊花各120克 葛根 川芎 桔梗 天花粉各60克

    制法

    上研細(xì)末,以蜜為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治三焦熱積,心膈煩熱,赤眼初起,咽喉疼痛,口舌生瘡,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每服9克,臨臥時(shí)用清茶送下。

    摘錄《飼鶴亭集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黃連上清丸處方

    黃連5兩(一方1兩半),薄荷5兩,羌活3兩,歸尾8兩,大黃10兩,荊芥4兩,木賊3兩,桔梗4兩,菊花5兩,生地5兩,黃柏5兩,防5兩,黃芩5兩,山梔5兩,連翹5兩,白芷3兩,荊子3兩,川芎3兩,甘草2兩。

    制法

    上為細(xì)面,水泛小丸,黃連面為衣。

    功能主治

    清火生津,辛涼解熱。主郁火上灼,頭暈?zāi)垦?,火眼暴發(fā),耳鳴鼻干,口瘡唇裂,牙痛齦腫,鼻衄煩熱,舌干喜冷,燥渴貪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茶水送下。

    注意

    忌食辛辣。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黃連上清丸處方

    黃連8錢,黃芩1兩6錢,黃柏4錢,大黃4錢,山梔1兩6錢,連翹4錢。

    制法

    上為細(xì)粉,涼開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清瀉熱毒,降低血壓。主急性腸胃炎,便秘,血壓過高,頭部充血,五官發(fā)炎。

    用法用量

    大人1日服2次,每次服2-3錢;小兒按年齡服用,開水送下。

    注意

    衰弱人或久瀉后所發(fā)之五官發(fā)炎等癥忌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黃連上清丸處方

    黃連8兩,大黃256兩,連翹64兩,薄荷32兩,防風(fēng)32兩,復(fù)花16兩,黃芩64兩,芥穗64兩,梔子(炒)64兩,桔梗64兩,生石膏32兩,黃柏32兩,蔓荊子(炒)64兩,白芷64兩,甘草32兩,川芎32兩,菊花128兩。

    制法

    上為細(xì)粉,過羅,用冷開水泛小丸;或煉蜜為大丸,重2錢。

    功能主治

    清熱通便,消炎散風(fēng)。主頭目眩暈,暴發(fā)火眼,牙齒疼痛,口舌生瘡,二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

    每服水丸2錢或蜜丸2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惡實(shí)子(炒)2兩,神曲(炒)半兩,虎杖花1兩,山果子(和核)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小兒瘡疹倒靨黑色。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入荊芥7穗,紫草10根,煎至4分,去滓,溫服。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四......
  • 處方陳皮4錢,人參2錢,甘草4分。功能主治胃虛呃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 處方五倍子(燒存性)、乳香少許,降真香少許。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調(diào)少許,搽痔上。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 處方五倍子1兩,白芷半兩,石灰3兩,堇泥1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止血,生肉,排膿。主刀斧傷,惡瘡。用法用量滴水為丸,作餅,晾干,刮下,摻。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五引《吳氏集驗(yàn)方》......
  • 處方熟石膏24克 升丹6克制法研極細(xì)末。功能主治提膿祛腐。潰瘍膿洗不暢。用法用量摻于瘡面,或制成藥線插人瘡中,外用膏藥或油膏蓋貼。摘錄《外傷科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