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科萃精》 聽五聲

    作者: 陳守真

    五聲者,笑、呼、歌、悲、呻。內(nèi)應(yīng)心、肝、脾、肺、腎五臟也。五聲不和,則五臟有病之情畢露矣。

    心屬火,病則聲急喜笑。肝屬木,病則聲狂叫多呼。脾屬土,病則聲顫輕如歌。肺屬金,病則聲悲音濁。

    腎屬水,病則其聲長細(xì)如呻吟。有聲有淚,聲長曰哭。有聲無淚,聲短曰啼。啼而不哭則氣不伸暢,主腹痛。哭而不啼則氣急心煩,將成驚也。 煎不安者,乃心經(jīng)內(nèi)熱,故煩躁不寧也。嗄聲者,啞也,聲重音濁,此為外感風(fēng)寒也。

    有余之證其氣實,故聲雄大而壯麗。不足之證其氣虛,故聲怯弱而輕短。

    多言,其身熱,皆陽也。陽主腑,故曰陽腑證也。

    懶語與身涼,皆陰也。陰主臟,故曰陰臟證也。

    狂言焦燥者,邪熱盛也。神昏譫語者,熱乘于心,故曰病勢重也。鴨聲音,聲在喉中而啞,氣將絕也。有聲音,聲無回轉(zhuǎn)而急,氣將散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