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查古籍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天地好生,萬物化生,胎元長養(yǎng),關乎造化自然,茲將成胎之后,照《顱囟經(jīng)》按月次第列之。
一月為胞胎,精氣凝也。
二月為胎形,始成胚也。
三月陽神為三魄。
四月陰靈為七魂。
五月應五形,分五臟也。
六月應六律,定六腑也。
七月精竅開,通光明也。
八月元神具,降真靈也。
九月宮室羅布,以御外侮。
十月受氣足,萬象成也。
觀上列則知胎元長養(yǎng),本乎天之自然,非由于人之勉然,古人胎教,茲不贅言,惟妊母以臟氣護胎,凡母之飽饑勞逸,喜怒憂驚,飲食寒溫,起居慎肆,皆與胎嬰有密切之關系,竊愿以節(jié)飲食、適寒暑、戒嗔怒、寡嗜欲,為妊母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