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馬上獻杵勢。此勢側(cè)形與折身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勢圖(圖缺)
2.合掌平胸勢。此勢就前勢將兩合掌收回挨胸,呼吸三口作下勢。余法同前。
合掌平胸勢圖(圖缺)
3.四肢投地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挨身分開放下,向前至地與兩腳配,腳尖手指一齊掛地,四肢蹲踞,昂頭上視,注目凝神,呼吸三口,先呼后吸,導(dǎo)氣翻行逆升,倒運河車順作下勢。
四肢投地勢圖(圖缺)
4.左鼎足舒身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向前中立,以腳尖掛地合兩手如鼎腳之勢,然后將左腳直伸,腳與頭平,腰背股膝一齊直撐,呼吸三口,使氣由腳根直沖泥丸下轉(zhuǎn)腳跟,三度氣畢順作下勢。
左鼎足舒身勢圖(圖缺)
5.右鼎足舒身勢。此勢左腳換右腳,右腳換左腳。余法同前。
右鼎足舒身勢圖(圖缺)
6.投地還原勢。此勢就前勢還四肢投地之原狀,其體勢呼吸悉與四肢投地法同。
投地還原勢圖(圖缺)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馬上獻杵勢。此勢側(cè)形與折身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勢圖(圖缺)
2.合掌平胸勢。此勢就前勢將兩合掌收回挨胸,呼吸三口作下勢。余法同前。
合掌平胸勢圖(圖缺)
3.四肢投地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挨身分開放下,向前至地與兩腳配,腳尖手指一齊掛地,四肢蹲踞,昂頭上視,注目凝神,呼吸三口,先呼后吸,導(dǎo)氣翻行逆升,倒運河車順作下勢。
四肢投地勢圖(圖缺)
4.左鼎足舒身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向前中立,以腳尖掛地合兩手如鼎腳之勢,然后將左腳直伸,腳與頭平,腰背股膝一齊直撐,呼吸三口,使氣由腳根直沖泥丸下轉(zhuǎn)腳跟,三度氣畢順作下勢。
左鼎足舒身勢圖(圖缺)
5.右鼎足舒身勢。此勢左腳換右腳,右腳換左腳。余法同前。
右鼎足舒身勢圖(圖缺)
6.投地還原勢。此勢就前勢還四肢投地之原狀,其體勢呼吸悉與四肢投地法同。
投地還原勢圖(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