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得配本草》 木瓜

    作者: 嚴西亭

    酸、澀、溫。入手足太陰,兼足厥陰經(jīng)血分。和胃理脾,伐肝斂肺。專治筋病,能療暑濕。

    (血為熱迫,筋轉(zhuǎn)而痛。氣為濕滯,筋緩而軟。木瓜涼血收脫,故可并治。)得桑葉,治霍亂腹痛。配檳榔,治香港腳沖心。配杜仲酒,治久痢。(木瓜醒筋骨之濕,杜仲合筋骨之離,用以收之,痢疾自止。)佐生地,加乳、沒,治項強筋急。(肝腎受邪也。)和青鹽、甘菊、艾茸,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疼痛。

    調(diào)鱔魚涎,貼反花痔瘡。

    宣州陳久者良。勿犯鐵器,以銅刀切片。多食損齒及骨,病癃閉。血虛腳軟者禁用。

    枝、葉

    酸、澀、溫。治熱痢。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