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郁在中焦,用此以開提其氣,氣升則郁自降,為通陰陽血?dú)庵?。(與川芎不同。)
當(dāng)歸為行氣動血之藥,多服久服,則血?dú)庀模盍u馳,猶漸成虛弱者。況芎 走散真氣,與細(xì)辛、辛夷不遠(yuǎn),豈得為常服之劑。
出江南者為撫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