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畏芫花、豉汁。惡大黃、松脂。
甘、酸、溫澀。入手少陰、足陽明經(jīng)。濃腸胃,除水濕。收脫肛,止崩帶,下胞胎,補心血,生肌肉。(能助火以生土,故長肌肉。)得干姜、胡椒,醋糊丸,治大腸寒滑,小便精出。配干姜、粳米,治久痢膿血。(以其直入下焦,故為久痢之要藥。)配破故紙,治經(jīng)水過多。配伏龍肝為末,敷脫肛。配牡蠣、鹽,糊丸,治小便不禁。佐川椒、附子,治心痛徹背。研末敷臍,止汗。
赤入血分,白入氣分,粘舌者良。 ,醋淬研,水飛用。非寒痢白積不宜用,初病濕熱者禁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畏芫花、豉汁。惡大黃、松脂。
甘、酸、溫澀。入手少陰、足陽明經(jīng)。濃腸胃,除水濕。收脫肛,止崩帶,下胞胎,補心血,生肌肉。(能助火以生土,故長肌肉。)得干姜、胡椒,醋糊丸,治大腸寒滑,小便精出。配干姜、粳米,治久痢膿血。(以其直入下焦,故為久痢之要藥。)配破故紙,治經(jīng)水過多。配伏龍肝為末,敷脫肛。配牡蠣、鹽,糊丸,治小便不禁。佐川椒、附子,治心痛徹背。研末敷臍,止汗。
赤入血分,白入氣分,粘舌者良。 ,醋淬研,水飛用。非寒痢白積不宜用,初病濕熱者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