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溪手鏡》 頭汗(二十三)

    作者: 朱丹溪

    頭汗,邪熱內(nèi)蓄不得越,蒸于陽經(jīng),且頭汗為里虛表實(shí),玄府不開則陽氣上蒸于頭。頭汗則五臟枯干,心包絡(luò)中空虛,至此則津液竭也,切勿下之,下之則腸胃真氣大泄,津液外亡,故曰重虛,凡頭汗忌下。

    一表也,頭汗,往來寒熱,宜柴胡桂枝干姜湯。

    一半表半里,頭汗,名曰陽微結(jié)則陽氣衰而腸胃燥,大便秘結(jié)矣,宜小柴胡,次與脾約丸潤之。

    又有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嘔而渴,但頭汗,往來寒熱,及微惡寒、手足冷、大便硬,脈細(xì),亦是也。

    一里也,頭汗,名曰純陰結(jié),不熱但煩渴,便秘不通,宜大柴胡下之,不熱者,熱在內(nèi)。

    熱入血室,頭汗,譫語,宜小柴胡加生地黃。

    瘀熱在里,渴而小便不利,發(fā)黃,頭汗,宜茵陳五苓散。

    陽明病,心下懊 ,宜梔子豆豉湯,吐其胸胃之邪也。

    水結(jié)胸,頭汗,心下緊滿,宜小半夏加茯苓。

    寒濕相搏,頭汗,欲得被覆向火。

    陽明被火。

    虛煩。

    不治證

    小便不利,頭汗者死(陽脫也)。

    濕家誤下,額上汗,微喘者死(陽脫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