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夫疔瘡之初生也.人多不覺.生于頭面手足.肚脅腰腿間.亦無定處.一二日必作寒熱似瘧.頭疼體痛不可忍.其痛法異于尋常之癥.須遍身覓之.有小瘡頭腫黑.根赤色.而其形壯者.即外疔也.又有內(nèi)疔與外疔.同亦發(fā)寒熱.但瘡形不見.過數(shù)日一處腫起.即內(nèi)疔也.
【立方】
追毒飲治一切內(nèi)外疔瘡.神效.
歸尾 川芎(各八分) 荊芥 干葛 烏藥 獨活 赤芍(各六分) 白芷 升麻(各四分)羌活 甘草節(jié) 防風(fēng) 枳殼 紅花 蘇木(各七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金蟾丸治一切疔瘡.
草烏 雄黃 朱砂 海金沙 輕粉(各二錢) 蟾酥(三錢酒煮化)
上為末.以蟾酥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一寸.夾藥在內(nèi).灰火中煨.令香取起.帶蔥連藥嚼下.白滾湯送之.被蓋出汗.
拔毒丹治一切疔瘡.
蜣螂(一個去翅足) 砂(五分) 白砒(三分)
上為末.以蔥汁為丸.如綠豆大.先以三棱針刺破瘡.將此丸以頹簪腳捺入.須臾大痛.變作黃水而出.
解急飲治一切疔瘡.
野菊花搗汁一盞.滾酒送下.一日連進三服
又方 馬齒莧搗爛.加醋少許.敷在疔上立刻拔出.
又方 醬板草搗爛.加醋少許.鹽三分.敷患處神效.
紅玉散治疔瘡不收口.
輕粉 血竭(各三錢) 珍珠 甘草 黃連 鉛粉(各二錢)
上為細末.摻上即愈.
代針膏治疔瘡.堅硬作痛.并諸毒難治者.點上實時出膿.
咸水二碗.入 砂五分.煎至一碗.加入□灰一兩.待化過.再熬至干.入白砒末三錢.銀銷末三錢.仍入好醋研和.收貯器中.
神驗方治一切疔瘡.初起一敷即散.
爛雞糞 蝸牛(七個) 荔枝肉(一個) 杏仁(七粒) 銀朱(三分)
上四味同爛雞糞搗勻.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