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臺玉案》 附:痰飲

    作者: 孫文胤

    痰伏胞絡(luò).自肺竅嗽出.涎伏脾胃.自口角流出.飲生胃腑.從食脘吐出.飲癥有六.

    水停腸胃.腹響轆轆有聲.名痰飲.水流在脅.咳吐則痛.名懸飲水流四肢.身體重痛.名溢飲.水停膈上.飽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名支飲.水停心下.背冷如手掌大.四肢歷節(jié)疼痛.

    缺盆咳嗽轉(zhuǎn)甚.名留飲.水停膈滿.嘔吐喘咳.腰背痛淚出.名伏飲.六者不同.皆因飲水.及茶酒停蓄不散.再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而成.脈多弦滑或伏.眼下皮如炭黑.治法在皮里膜外.表分者汗之.在胸膈者吐之.在四肢經(jīng)絡(luò)脅肋者.分利之.在腸胃里分者下之.病患一臂痛.不一時復(fù)移在一臂.其脈沉細(xì)非風(fēng)也.必有飲在上焦矣.

    【立方】

    挖涎卅治一切痰飲癥.或漉漉有聲.或手足冷痹.

    氣脈不通.

    大戟 白芥子 栝蔞曲(各二兩) 薄桂(三錢) 全蝎(八個) 雄黃 朱砂(各一錢)

    上為末.粉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臨臥姜湯送下.

    五飲湯治五飲神效.曰留飲.曰癖飲.曰痰飲.曰溢飲.曰流飲.

    旋復(fù)花 人參 橘紅 枳實 白術(shù)(各錢) 茯苓 濃樸 半夏 澤瀉 獵苓(各八分)

    前胡 桂心 白芍 甘草(各六分)

    姜五片煎服.

    降痰丸治三焦氣閉.痰飲痞滿.咳嗽吐痰.肢體倦?。凰硷嬍常?/p>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三棱 枳殼(麩炒) 半夏(姜礬制) 大黃 黑牽牛(各一兩)

    上為末.面糊為丸.每服三錢.姜湯食前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